山水质朴,而有灵趣
作者:舒晨 发布时间 2012-05-22
——西湖艺术史论坛第二讲开讲
  

 

5月22日,韩美林艺术馆雕塑厅变身为小课堂,西湖艺术史论坛第二讲在此开讲,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谈晟广带来精彩讲座——《中国早期山水画的空间与结构》。

西湖艺术史论坛是韩美林艺术馆为传扬西湖文化,发展中国当代文化事业而打造的原创性研究平台。论坛宗旨在于希望论坛成为艺术史研究者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同时成为原创性成果向公众传播的平台。谈晟广博士的讲座内容将出版成集,预计明年将在中华书局出版。对观众来说,今天的讲座可谓是先听为快。

山水画的空间与结构一直是绘画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在海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在美国著名华裔艺术史家方闻先生的探索下,关于唐代及之后的中国山水画空间和结构的研究有了重要的成果。作为方闻先生的弟子,谈晟广博士在此基础上将视野放在汉唐之间的山水图像,通过考古实物、传世图像、历史文献的钩沉考索,探寻山水画空间与结构形成之源。在西湖山水之间,谈晟广博士的讲座既是一场学术探索之旅,更是给观众带来了博大的中国视觉文化之旅。

谈博士以时间为轴,厘清了自秦汉至唐代的中国早期山水画的发展状况。谈博士首先为我们解答了山水画起源问题,所谓“图画之妙,爰于秦汉”,中国的山水画最早可以溯源到秦汉年间。秦汉时期的山川地形图即地图是山水画起源原因之一,地图是关乎图家存亡的密器,因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绘制地图刺激了山水画的诞生。汉代谓死如生,崇信仙山的思想也促进了山水画的发展。接下来谈博士从《历代名画记》考察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观念与结构。秦汉山水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透视方式来塑造近景庭院和山峦后退的空间结构,而魏晋时期的画家们则在横式构图、纵式构图,纵横交错式构图都进行了尝试。而隋唐时代,中国山水图式成熟的结构高远、深远、平远“三远”空间格局业已形成。

主讲人结束后,观众们便争先恐后进行提问。部分观众是来自热线报名的普通市民,由于参加讲座机会难得,便抓紧机会提问,而谈博士也一一耐心给予了答复。

最后论坛主持人浙大艺术学院吴晓明博士对今天的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提出山水画空间与结构研究是对传统艺术学的一个突破与补充,图像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对图像读,对图像规律的分析,是引领我们回顾历史。
西湖艺术史论坛已经成功开办二期讲座,论坛发布的学术成果价值高,观众参与热情度高,初步实践了传扬文化的雄心。韩美林艺术馆的努力正渐入正轨,同时,我们还将砥砺前进,火尽薪传继续“传往圣之绝学”。

(新闻来源: 杭州韩美林艺术馆简报 2012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