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年师友情,恰同学少年
发布时间 2021-03-31
  

 

又是一年玉兰花开。送走清冬萧条后最清新的时刻,玉兰花几乎是一夜绽放,瓣瓣饱满、朵朵丰盈。沁脾花香将思绪带及远方,来到了记忆中的光华路34号,当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前。那里有一颗承载了66年师友情的玉兰花树,诉说着一代又一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人的感人故事……

 


贺常沙娜先生九十华诞

 

328 日下午,“恰同学少年:202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友会”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隆重举行。师友会上,韩美林携全体师友与嘉宾,共同庆祝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先生九十华诞。

 

▲韩美林与师友、嘉宾共同为常沙娜庆祝90岁生日

 

常沙娜,“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女儿,1931年出生于法国里昂,后来回中国长成,自幼随父在敦煌临摹壁画。作为敦煌艺术的女儿,常沙娜以自己特殊的经历承载了敦煌艺术研究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的时代之变。她设计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人民大会堂外立面建筑装饰和宴会厅建筑装饰图案等,既具有新中国鲜明的时代精神、民族气派,也体现了她深厚的敦煌艺术传统的积淀,这些设计是烙印在人们心里的中国公共艺术形象。她潜心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倡导艺术设计的现代探索必须根植于中国民间艺术与传统美术,她著述或编著的《敦煌历代服饰图案》《敦煌藻井图案》和《敦煌壁画集》等,既是敦煌学研究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不可缺少的教科书。

 

   

▲常沙娜设计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  ▲《敦煌历代服饰图案》

 

▲常沙娜手稿,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顶装饰设计彩色效果图

 

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成立,常沙娜于染织系担任图案与设计课的教师。就在这一年,19岁的韩美林随当时就读的中央美术学院院系调整,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首届学生。这段跨越世纪的师生情,伴随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直浓情延续下来。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常沙娜在红色背板上签名

 

▲韩美林与常沙娜、常沙娜儿子崔冬晖合影留念

 

▲坐在“1955年的教室里”,背后墙上还有常沙娜父亲常书鸿画的常沙娜童年画像,一切都是回忆带来的温暖

 


▲常老师和韩同学

 

今年恰逢常沙娜先生九十华诞,作为当时班里年龄最小、性格却最活泼的韩美林,自然而然地将组织师友给恩师贺寿的事情揽在自己身上。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的温练昌(94岁)、谷嶙(93岁)、梁任生(90岁)老师,和学生朱军山(87岁)、崔栋良(86岁)、袁杰英(85岁)、李骐(85岁)、韩美林(85岁)、卢德辉(84岁)、祝韵琴(84岁),组成最强贺寿阵容,共庆常沙娜先生九十华诞。

 




▲韩美林向师友们汇报创作近况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王宁、国家文物局原党组书记刘玉珠、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通州区区长赵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等嘉宾也莅临现场,送上祝福。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王宁为常沙娜送上祝福

 

▲国家文物局原党组书记刘玉珠为常沙娜送上祝福



▲通州区区长赵磊(上图)代表韩美林为常沙娜送上祝福,闪闪发光的小金牛传达着韩美林对常沙娜的美好祝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左)为常沙娜送上祝福

 

众多嘉宾中,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的讲话最是感人至深。作为前敦煌研究院的院长,王旭东对常书鸿、常沙娜两位先生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相同的热爱敦煌的信念,将他们的心紧密连在一起,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为常沙娜送上祝福

 

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的员工,根据常先生的自传《黄沙与蓝天》,编排了情景剧《少年沙娜》,回顾了常先生从法国出生,到18岁美国留学归国的传奇少年经历。

 



▲情景剧——《少年沙娜》

 

当少年沙娜最爱的那首法国童谣响起,常先生不由自主地起立,动情地感叹:“非常感动,没想到还有年轻人能这么认真地读完我的故事。我对敦煌的热爱与执着,要感谢我的父亲常书鸿,他坚守了敦煌一辈子。现在能为保护和宣传敦煌艺术而奋斗,也是我最大的财富。今天看到年轻人也被他的精神感染,我更加欣慰。我们虽然年纪大了,但心态不能老,如果我们还能做点什么,我们就继续做下去。能和大家一起这样过90岁的生日,我太开心了!”

 

▲看着舞台上的情景剧,常沙娜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候

 

▲常沙娜随着音乐,轻声吟唱法国童谣

 

▲常沙娜动情讲述

 

韩美林特意为常先生九十华诞准备了九层生日蛋糕,也为到场的师友们准备了自己辛丑年“牛气十足”的钢笔画和书法《康祥》。自上大学起就备受老师关爱、同学关照的韩美林,再次向师友们表达了自己的怀念和感恩之心。师友面前,童心再起的韩美林大声祝福:“让我们争取都活到188.88岁!”

 

▲共同为常先生唱起生日快乐歌,用歌声送上对常先生的祝福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距上一次师友会见面,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今年接到韩美林邀请的老人家们,带着对常沙娜老师的祝福,带着2018年定下的约定,都欣然答应赴约。

 

28日下午,韩美林早早就等在家门口的玉兰花下。春暖花开,玉兰开花如期而至,让他想起来许多上学时的美好回忆。“老工艺美院里就种着很多玉兰花,后来搬迁到清华,学校师生们最先在新校园种上的也是玉兰花。那是我们老工艺美院人的‘接头暗号’”。

 




▲玉兰花开,再次相见

 

▲韩学生推着温老师,时光仿佛又回到了1955

 

车辆缓缓驶入,由工作人员组成的“一对一”接待小组,顺利地将十位老人接送至艺术馆。韩美林迫不及待地亲自迎接每位师友下车,再附上一个大大的拥抱。

 

春日的玉兰迎着微风摇曳,花下的签到板上,韩美林题写的“恰同学少年”五个字,在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行政楼大红门为主题的背板上,散发着回忆中的朝气蓬勃。随着老人们的到来,签到板上陆续填满了这些名字:温练昌、谷嶙、常沙娜、梁任生、朱军山、崔栋良、袁杰英、李骐、卢德辉、祝韵琴、韩美林……漫天玉兰花下,师友们再次相聚,对上了这美丽的玉兰“暗号”。

 

▲写满了名字的签到板

 

▲这个春天,玉兰树下再次相聚(第一排从左至右:温练昌、常沙娜、韩美林、袁杰英,第二排从左至右:祝韵琴、梁任生、谷嶙、崔栋良夫人邵博艳、崔栋良、李骐、朱军山、卢德辉)

 

此时的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南展区,一场特别的“教研会”即将展开。

 

原木制的桌椅、军绿色的素描夹子,搪瓷缸子、铝制饭盒和旧报纸,这怀旧的场景仿佛推开了时光的大门,被现场还原的1955级工艺美院的教室,吸引着老人们不约而同地向前走着。在展厅中央,一个15米长的展墙上,布满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和师友们的艺术代表作。

 



▲请回答1955

 

当老人们爬满岁月时光的手,抚上装满回忆的旧照片,三三两两开始聊着照片中的故事时,在场的后辈们湿了眼眶。感动这66年师生情谊带来的温情,感动这时光抚平起伏后留下的岁月静好。

 

常沙娜老师的声音把大家的思绪拉回现场:“我考考你们,这个人叫什么呀?这是哪年在哪儿拍的?”老人们抢答着,争辩着对错,仿佛又回到了教室里讨论缠枝纹的二方连续究竟怎么画的场景。照片一张张的看,人名一个个的想,手够不到的地方就用拐杖指,相互搀扶,相互提醒,场面一时热闹起来。

 





▲你看,这是那时的我们

 

别开生面的“教研会”就在这脉脉温情中拉开了帷幕。韩美林带教的第一位博士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担任了此次“教研会”的教学秘书。作为在场众多老师的学生,陈楠教授怀着崇敬的心态,带领在场嘉宾一一回顾了诸位老师的经典著作。艺术馆的工作人员提前搜集了每一位老师早期的教学出版物和作品集,书页早已泛黄,但书中留下的设计图案和作品,依然熠熠发光,在场的嘉宾无不掌声连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担任此次“教研会”的教学秘书

 

▲特地搜集了每一位老师早期的教学出版物和作品集

 

老人家们边看边聊起了当时创作的故事。有的为了创作一幅年画,要去到云南、新疆亲自采风绘制;有的把图案的边边框框都要修改几十稿;有的参与十大建筑设计,数月的吃住在工地上......每一个纹案,每一页图稿,每一样设计,背后都凝结着老师们的智慧与汗水。

 

▲围坐在一起,回忆往昔


 

(从左至右:温练昌、常沙娜、韩美林、朱军山)

 

(从左至右:袁杰英、李骐、卢德辉、崔栋良)


 

(从左至右:梁任生、谷嶙)

▲翻着泛黄的书本,说起过去的故事


 

▲为六十六年的师友情共同举杯

 

所有的老师在发言最后,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老师前辈们对自己的影响。“艺术创作与教学都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这是老师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到的精神,也是他们对后辈们的深切期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代又一代的薪火传承、不忘初心:韩美林携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与恩师温练昌、常沙娜及清华美院领导合影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场特别的“教研会”,不仅仅是师友们的一次玉兰花之约,更是一堂珍贵的人生启迪课。在场的嘉宾们,特别是韩美林清华大学的博士生们,感受到了师道传承、奋斗不息的艺术态度,这将激励着他们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勇往直前。

 

▲常沙娜(前排)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二排左一)、韩美林(二排左二),朱军山(二排左三)

 


手书同学录

遥祝恩师身体康健

 

今年已经102岁的周令钊老师,人民大会堂的顶灯“满天星”、十大元帅的军服设计者,同样也是韩美林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时的班主任。由于身体原因,周令钊先生未能出席师友会,让学生韩美林十分挂念。

 



▲认真为老师填写“学生留念册”的学生们

 

在艺术馆员工的创意手工下,借着师友会大家相聚的机会,给周先生送上一本“学生留念册”的想法得以实现。韩美林张罗着众人为周先生写几句话,送去大家的思念与问候。

 

韩美林:祝福周先生健康快乐,百事得吉,百病皆除,有空来我家喝上一杯寿酒,怎么也得活上一百八十八点八八岁!美林给恩师叩拜。

 

常沙娜:周先生,你永远是我们的前辈,我时刻都想念着您,有容容呵护着您的生活,我感到特别的荣幸(欣慰)。周先生,祝您永远幸福长寿,您永远是我的尊师。祝您2021年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晚辈耄耋之年的老学生。

 

朱军山:敬爱的恩师周令钊教授,祝您福如东海云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愚生朱军山敬上。

 

李骐:周令钊老师,您的水彩技法影响了我的一生,您的卓越的艺术成是我的榜样。

 

卢德辉:一直记着您上课时的音容笑貌,您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愿您长寿!

 


六十六年师友情

韩美林的少年心

 

这样的师友会,韩美林已经举办了很多年。作为当年在班里年龄最小、性格却最活泼的学生,韩美林从学生时代就是班里的活跃分子。年长以后,极为重感情的韩美林,更加珍惜当年情谊深厚的老师和同学,每隔一两年便召集大家聚聚,忆当年、叙旧情、共欢乐。

 

2001年相聚在中国美术馆“常沙娜艺术作品展”

 

2003929日相聚在韩美林工作室

 

200523日相聚在韩美林创作福娃时

 

已经记不起是从哪一年开始,隔一段时间大家都要来韩美林这里热闹热闹。时光荏苒,从年逾半百到平头甲子,走过古稀,来到耄耋之年。照片中,他们渐渐有了白发,腰也慢慢弯了下来,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依旧延续到了今天。

 

2008年相聚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200812月相聚在杭州韩美林《钱王射潮》雕塑前

 

2009524日相聚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也许举办自己的展览,韩美林不一定会过问每一个细节,但每一次举办师友会,他一定会细致入微地亲自安排,从专车专人接送,到师友们的饮食习惯,大大小小方方面面都反复确认。韩美林常说:“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年轻时中央工艺美院给我的培养,离不开老师们的教导!如果没有当年庞薰琹教授对我的‘逼上梁山’,没有周令钊先生、常沙娜先生等老师的教诲,没有同学们的帮助,哪有我韩美林的今天!”

 

20101222日相聚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2013216日相聚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201643日相聚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正是秉承这师道传承与感恩之心,85岁的韩美林不忘师恩,用自己的艺术成就回报学校和老师的培养,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感恩师友们的多年支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继续这份无悔的教育事业。

 

2017212日相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韩美林八十大展”理论研讨会


 

20171211日相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庆祝温练昌先生九十华诞

 

20181122日师友会韩美林迎接恩师周令钊


 

20181122日师友会韩美林跪谢恩师周令钊

 

20181122日相聚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师友会结束时,老人家们又来到课桌椅前,两两坐下。时间的光晕从老照片里穿流而过,定格在了这张跨越66年的教室合影中……

 

▼“恰同学少年”(从左至右:朱军山、袁杰英、崔栋良、崔栋良夫人邵博艳、李骐、祝韵琴、常沙娜、温练昌、韩美林、卢德辉、谷嶙、梁任生)

 


这些年来,韩美林为什么倾情于举办师友会?谈及此,他动情地说:“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该向恩人致敬,向老师致敬,向知识致敬。”

 

19552021

岁月的积累

时光的沉淀

不变的是,韶华灼灼里

纯真善良的赤子之心

不老的是,岁月静好时

青春无悔的“恰同学少年”

 

 

- End -

 

撰文|姬明星  关心

摄影|赵鹏飞  李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