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七日,《人民日报》第九版“朋友信箱”栏目发表了韩美林与北京一位女工的书信往来——《审美需要修养》。
现转载于此,以飨读者。
穿戴打扮有学问
尊敬的韩美林老师:
我是一名女工。在厂子里,年龄相近的姐妹们都爱比穿戴、比美。有的花很多钱做美容、买衣服、买首饰,有的什么时髦就穿什么,家里衣服一大堆。我也爱美,爱打扮,但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像她们那样在这方面花费很多,我就靠妈妈传给我的一双手暗暗和她们竞赛:夏天裁几条裙子,冬天织几件毛衣,淡淡妆,天然样,自我感觉还可以。
有时我也羡慕别人,钱多总不是件坏事,但我也发现,一些人钱多并不会穿戴,比如去年夏天北京流行女子穿紧身背心和短裙,满大街随处可见。有的,瞧年龄不适合穿这种较暴露的背心;有的,两腿短粗,穿短裙很难看。我觉得会不会穿戴是个挺有学问的问题,我们这代人在这方面受的教育不多,穿戴打扮上或是凭自己感觉或是随大溜,对怎样才美怎样不美说不出个道理来。真希望能多学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北京朝阳门内小街
李珍丽
韩美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是一位在绘画、书法、雕塑、设计、公共美术等领域孜孜不倦的开拓者与实践者。
李珍丽朋友:
你的来信很有意思,你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审美意识和审美教育的问题。我这里不可能用三言两语告诉你如何鉴别美与不美,而只想以朋友的身份,与你交换一下意见。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观念性的差异不仅表现在道德意识上,也表现在审美意识上,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生活中应该讲究一些“美”,可是它必须是“讲究”。某姑娘脖子短,看到人家戴耳坠也来一对,远看就像一个头被硬栽到脖子上,因为耳坠的两条线在感觉上扩大了她脖子的宽度,造成了错觉。身子胖的人喜穿白色,可白色在胖人身上成了扩张的颜色,远看这人又矮了半截。
每个人、每个环境都有各不相同的条件,你想生活过得充实、舒心,你就千万不要赶“时髦”,一讲到“赶”字,不是挺累吗?时髦的东西永远是落后的,这话不矛盾。今天穿的大花,明天就是小花,后天变成了鹅蛋黄。那皮鞋今天是牛鼻子式的,明天就成了大方头,后天松糕式的又流行了。
试想,这个美好世界,大家吃的、穿的都一样,还有什么意思呢?一些女孩子一听说美容,纹眉、割双眼皮、染头发,带劲得很。可是我又讲了,每个人条件不一样,千万别随大溜。对这个人适合的对另一个人不一定适合。我讲的这个“美”,是不能赶时髦的。美是永恒的,不需太雕琢。有些本来是不足,由于会调配,弱项变成了强项。
▲韩美林的造型手稿
俄罗斯大歌唱家夏里亚宾,唱歌好转调,可是他转调转得好,听了以后让你激动得捶胸顿足。印象派大师雷诺阿手患恶疾,他把笔绑在手上,画出的笔触成了他独特的风格。郭兰英唱歌爱用装饰音,可是她的那首“一条大河”谁按谱子唱谁就唱不出好水平。梅兰芳晚年发福,两颊胖胖的,将片子往前腮一贴,远看虞姬娇美无比,楚霸王根本就不想上阵了。帕瓦罗蒂上台,打破了一定要两手一架的格式,黑西服,白手帕,两手一伸,手巾一吊,那帅劲儿,那风度,我真不知用什么词来吹他呢!
在艺术创作中,美与丑不是固定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美的处理不好,就成了丑的。丑的、不足的处理好了会很美,很有魅力。文学中有险句,绘画里有险笔,都是在美丑之间做学问。艺术里有大俗也有大雅,所谓“艺贵拙,然必大巧之拙”。这大俗就是大雅,附庸风雅就是大俗,巧用俗笔就是大雅。有一个6岁就跟我学画的孩子叫金今,今年8岁,在一首《无题》的诗里,她写道:“……绿草青青漫漫∕秀秀珍珍∕雨雨梦梦……”这“秀珍”二字在生活里最俗,你看她用在诗里,不是用绝了吗?
▲韩美林的服装手稿
我觉得,审美教育的欠缺,在目前是个严重的问题。有人会说,赵钱孙李,各有所喜,人家喜欢,用你管呢!不!我还真想发动全社会来管管这事。这样我们穿的、戴的、铺的、盖的,我们的生活环境、气质风度都会发生变化,小伙雨雨梦梦,姑娘秀秀珍珍……有多么好啊!
最后,我还要啰嗦一句,花钱多不一定就能买来美。人有了钱不一定就有文化,你用金子把舌头包起来也不说明你有文化。相反,人没有钱,会摆弄,两元钱也花得潇洒。
人生美好,想办法把美留下来!
韩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