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日,《浙江日报》发表了记者陆遥撰写的人物专访:《韩美林为浙报集团天目新闻客户端欣然题字,引领人们看见美好》。
现转载于此,以飨读者。
▲韩美林
如果你安装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最新出品的天目新闻客户端,一定不会对韩美林的字感到陌生。没错,客户端图标上的“天目”二字,正是出自艺术家韩美林之手。
冯骥才说,韩美林总是一刻不停地改变自己,瞬间万变地创造自己。当朋友们赞叹于他的新作品时,他总会说:“你信不信,我还没开始呢!”而我们眼前的韩美林,生动亲切,妙语连珠,头脑中时刻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他就像他笔下狂奔的马,身上从来没有一根缰绳。
▲韩美林绘画作品《马》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杭州植物园的景色仿佛打翻了调色盘,银杏、梧桐、水杉、枫树,渲染出一条条渐变的曲线;阳光透过金黄色、暗红色、铁灰色、咖啡色的树叶,绘制出一幅幅迷人的画卷。
位于杭州植物园腹地的韩美林艺术馆内,这样动人的画卷,每天都在诞生。
韩美林站在画桌前,饱蘸墨汁,一提笔,便是行云流水般的畅怀书写。“中华脊梁”,四个大字一气呵成,遒劲有力,潇洒自如。桌上、墙上、地板上,铺满了他新近创作的画作,骏马、耕牛、硕鼠……每一幅都不重样。
▲韩美林书法作品《中华脊梁》
若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位83岁老人的工作状态。一上午创作63幅作品,1.8米的巨幅大字一口气写完……这位以创造美为终生使命的艺术家,多年深耕于绘画、书法、雕塑、设计、陶艺、文学等艺术领域,成就卓越。
我们走近韩美林,听他讲讲多年来和杭州、与艺术的不解之缘。
▲杭州韩美林艺术馆
“天目是天上的眼睛,这名字起的很有才气”
▲韩美林为浙报集团天目新闻客户端题字《天目》
“天目,就是天上的眼睛,这个名字起得很有才气!你做什么事,上苍都看着你呢,所以每个人都要做好事。”韩美林首先讲起了自己对“天目”二字的理解。
天目,是杭州城外的那座山。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山因此得名。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层恋叠嶂,古树参天,风光秀丽醉人。
上线不久的天目新闻客户端,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型平台。这是一个以新闻视频为特色的开放式平台,不仅是全面报道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最新进程的新闻平台,更是已接入几十项民生服务事项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还是记录、分享美好生活的互动平台。在“潮客”频道,拍友可随拍随传,展示美好生活。
知道要为“天目”题字后,韩美林在北京的工作室郑重地写下了三幅墨宝,有横有竖,以供浙报集团选择。“那就再来写一幅吧!”采访现场,韩美林兴之所至,再次提笔。笔触是那样大气,线条是那样潇洒,尽显天目的灵秀风采。
“这个字出来以后,辨识度很高,很多人都看得出是韩老师的字。”妻子周建萍在一旁说。
“你们的客户端叫‘天目’,就是要把世界上的美好给报道出来。地球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通过你们的报道,透过‘天目’这个窗口,可以让更多的人都感受到美好,从而能更珍惜我们当下的生活。”韩美林说,把天下的美好都呈现给大家,让大家都善待社会,善待世界,把世界打造得更好更美,是天目的采编人员和艺术家们共同的创作目标。
韩美林认为,人要善良,要善待一切,要得到美的教育,所以他一生都致力于创造美。在他的手中,一会儿诞生一片粗犷而又沉重的青铜世界,一会儿创造流光溢彩的陶瓷天地,一会儿筑起顶天立地的石雕,一会儿画出薄如蝉翼的邮票,笔下一会儿是大气恢弘的水墨,一会儿是刚劲粗放的线条。“没有重样的!”韩美林这样描述自己的作品。每个作品不一样,是他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在他看来,只有不一样的作品,才会有独特的价值,才能打动人心。
▲韩美林绘画作品(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林云龙,胡杨摄)
“人的成长需要合适的环境”
大运河悠悠千载,如玉带般守护着沿岸城镇的繁华,京杭两地的韩美林艺术馆,则如玉带上闪烁的明珠,诉说着与大运河不尽的情缘。不久前,韩美林将他的精品力作——青铜雕塑《白马骄嘶》捐赠给杭州人民,更让这份情缘历久弥新。
《白马骄嘶》安装于拱墅区密渡桥路白马公寓前,造型风格取法汉唐,奔马后蹄踏浪腾空跃起,前蹄探出伸展状似跨越,整体造型富有韵律和动感;马身装饰古朴灵动,与造型相得益彰,突出了奔马的气势,马头高高昂起,阵阵嘶鸣似乎响彻云霄;马尾非同凡马,如龙似蛟,与浪花融为一体。《白马骄嘶》展现了勇往直前,驰骋千里的天马精神,天马踏浪而来,焕发出勃勃生机,是大运河历史与现实交汇、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艺术见证,也寄托了韩美林对大运河的深情厚意与美好祝福。
九龙盘珠、钱王射潮……无论婉约如画的西湖,还是豪迈如戟的钱塘江边,韩美林的作品都能和杭州这座城市凝为一体,为城市的山水之美增添艺术大美。因为母亲是绍兴人,他的血脉中遗留着吴越文化的基因。而作为杭州女婿,他更深刻地感受到杭州的美丽与深厚。现在,一年之中,他有四分之一的时间住在杭州。
▲韩美林创作的书法作品
“杭州的气候比较潮湿,我很喜欢来这里画画。都说江浙出画家,这里的江山和人都富有诗韵,十分秀美。”韩美林赞美杭州人杰地灵,住在西湖边,春天百花争艳,夏季荷叶浮动,秋日桂花飘香,冬夜落木萧萧,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美景。“杭州给了我好多灵感。你想想,满院都是桂花香,满目都是西湖荷花,你还能不想画画?”虽然自称不是画荷花的画家,没想到,他在杭州画下的3张荷花在韩国展览时很受欢迎。“杭州非常适合画画,对艺术家而言,成长是需要合适的环境的。”
艺术家要沉下去,去感受各种不同的意境。韩美林喜欢江南的灵动,也喜欢青藏高原和贺兰山的磅礴大气,他的“艺术大篷车”一开就是41年。
韩美林始终相信,中国最美、最好的艺术在民间,他把下厂、下乡、下基层时的自驾车采风行动称为“艺术大篷车”。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他的“艺术大篷车”以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精神情怀,驶往众多文化角落。韩美林执著而坚定地挖掘、整理、研究民族、民间艺术,将剪纸、泥塑、陶器、钧瓷、草编、彩印花布、琉璃、紫砂、木雕等多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加之现代设计理念,赋予了这些民族艺术更多的现代艺术灵性,增添了现代的韵味和活力。
“艺术的根,是扎根在多姿多彩的生活当中的,扎根在我们几千年来的优秀民族文化当中的。我酷爱民族和民间艺术,一生也不能离开这个‘根’,她是抚育每一个中华大地艺术家的母亲。为了在这片黄土地上扎根,每年,我们都要走两三万公里路。”韩美林说,和最基层的人交朋友,也给了他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只要沉下去,题材就不会枯竭。拿起笔来就能画,你会发现,根本就画不完!”
▲韩美林雕塑作品《钱王射潮》
“艺术家不勤奋怎么行”
83岁的韩美林,每天依旧很忙。
在画室里,他随意翻开一本厚实如砖的构思本,各式各样奔腾的骏马栩栩如生,“198页的构思本,我一般三天也就画完了,有时候一天就能画一本。”
这样的构思本,韩美林一共画了90多本。他都在构思什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艺术家不勤奋怎么行?”韩美林拿出了自己画的老鼠邮票,晕开的水墨点缀出老鼠毛茸茸的触感,晶亮的眼睛望向不同的方向,憨态可掬。“老鼠邮票,我画了700多张,猪画了1500多张,鸡画了1700多张……每张都不一样。”
▲韩美林绘画作品《小鼠》
韩美林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一种独特的训练法——钻空训练,在旧构思稿的缝隙里画新的小稿。曾有人看到这样拥挤的构思稿,问韩美林:“你们家缺纸吗?”
“填满是训练空间感,训练适应性。现在的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适应,给我一个什么任务都能够完成。”韩美林自信满满。
▲韩美林绘画作品《双猴》
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如今,在任何一个空隙或一个形状里面,韩美林都能画出鸡、马、猴子、人体等各种画。大量的构思稿、草稿,也成就了韩美林“不一样”的作品底子。“一个草稿画三次,不是那么容易的,下了很大的功夫。”
在韩美林的书桌上,《马王堆简帛文字编》《张家山前汉简》《马蒂斯美术作品》……各种材料堆得很高。没有对古文化的感悟,就没有对未来的理想。古老的文化如何贴近今天,如何鲜活生动,如何打动人心,这是韩美林经常考虑的问题。
他曾经为良渚文化的发源地余杭做过一座雕塑——《百鸟朝凤》。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图腾是鸟,而凤则是群鸟之首,昭示着吉祥、美好、和谐。《百鸟朝凤》,凤凰栖息中央,千鸟顶礼起舞;凤凰展翅飞翔,万鸟翩翩汇聚。百鸟朝凤,众星拱月,凤凰在招引五湖四海的良鸟佳禽一齐来相聚。
良渚申遗成功后,韩美林再次受邀,给良渚文化遗址公园设计一座雕塑。早在20年前,他就来到良渚和河姆渡遗址,感受古老文明的脉络。他说:“五千年的文明支撑着我的精神世界,我是五千年文明的代言人和忠实粉丝。”
韩美林带给杭州的好消息还有很多。12月下旬,杭州韩美林艺术馆三期即将开放。一楼公教厅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空间,二楼工艺厅展出韩美林先生创作的紫砂、钧瓷、刻盘、蓝印花布、木雕等工艺作品,三楼学术厅主要用于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术文献展示。观众可以免费在这里欣赏到他所涉猎的丰富的艺术门类和众多的艺术作品,感受韩美林先生对杭州的那份执着与深厚。
韩美林更是“提前剧透”,届时他还会捐出500件个人作品。加上原先几次捐赠的1500件,他总共为杭州留下2000件作品。
“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把大美、大善传达给世界。”韩美林强调,“艺术家本身就比一般的人要承担得重,要起到引领这个美好世界,引领人们美好未来的作用。就和你们‘天目’的主旨一样,在这里,看见美好。”
来源:浙江日报 2019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