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紫砂艺术馆之“天地神韵”
前几天,在宜兴参观过“韩美林紫砂艺术馆”,小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尤其是漫步“天地神韵”展厅时,两把韩美林设计、汪寅仙制作的《水注》和《美林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头一望,整面展墙上的一篇忆文读后感慨万千。那便是汪寅仙于2011年11月所写的《美好的回忆》。
▲韩美林与汪寅仙合作《水注》(1998)
▲韩美林与汪寅仙合作《美林壶》(1998)
这篇两千余字的忆文,出自紫砂大师汪寅仙老师之手,回忆了她与韩美林从相识到合作的点点滴滴。一字一词,都洋溢着彼此的信任;一句一行,都散发着艺术的共鸣。
▲开馆当天,韩美林及嘉宾们在忆文墙上签字
今天,就请跟随小编,共同倾听两位艺术家的心灵对话、共同重温那一幕幕感人的往事。
美好的回忆
我记得熟识韩美林老师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期,韩老师首次来宜兴,由陶瓷公司生产技术科通知紫砂工艺厂研究所的大部分人都去听课了,韩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艺术经历,并在60年代受过政治打击,坐过牢,在牢房中度过非常时期,他是个非常坚强的人,看到蜘蛛的生活动态,天天吐丝结网,生生不息,他对小草小花小虫的小生命都非常热爱,并都有他的画作,蜘蛛生生不息的精神鼓励着他,当他平反出狱后,他努力拼搏并为社会做出奉献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我被他那崇高的精神所感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汪寅仙
1982年春,韩老师再次来宜兴,住在丁山饭店,那就是丁蜀镇最好的宾馆,这次他为丁蜀镇和陶瓷公司的上下头面人物画了不少精陶挂盘,都是用彩笔画的鲜艳夺目的小动物,也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娃娃,消息传开后,争取他画的人越来越多。我只能在下班之余去看看他,看到他那么辛苦,我不敢开口要画,韩老师也几次给我画了盘子,老是留不住,经常给别人拿走了,他只说:“寅仙,你太傻了。”后来他还是给我画了盘子,至今我还保留着。
前几天,王志刚从北京回来,特地来看我,并受韩老师之托有两件事要我协助,我当然高兴,这是对我的信任,应该尽力配合,一是韩老师又画了五十个壶样,一个月后,他要来宜兴亲自画壶。第二件事,要我回忆一下过去与他合作的几段经历,我觉得也很有必要,我这几天也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我有幸地为韩老师的设计而作,是我的机遇和缘份。第一次合作在1982年,他住丁山饭店,因我家离饭店并不远,一天晚上,我去看他时,他突然问我,并拿出他的速写本给我看,他画了瓶子和小水注等等,他指着几个小罐问我这些东西能做吗?我看了他画的效果图,觉得线条简练可爱,我说,我来试试吧!我用几种泥色,每个样做了三件,一口气做了四样小水注,一个小扁壶,韩老师来工作室看了很高兴。开口就说比他的样稿更好看!这句话他是在鼓励我的,经他的画刻出来的效果更有新鲜感,艺术味道浓浓的,很多人羡慕。后来,我们研究所有几位工艺技术人员,争着要韩老师的画稿,引起一股热。这批小水注等烧出来后,被香港双鱼公司主管叶荣枝先生看中买走。并有小批量订货。我做的小扁壶,被香港锦锋公司买走,一个小样也没留着,看到他们这么高兴,我也高兴。
1988年下半年,韩老师又青睐宜兴,这次他是有备而来,我不知道他总共画了多少图纸的壶样,我看到有好多工艺技术人员拿到了他画的图纸,这些图纸都是由陶瓷公司拿到厂里发下去的额,我的图纸由韩老师直接给我九个壶样图纸,我拿到图纸非常高兴,我是个急性子的人,把手里的一切都放下,花一个多月的时间,赶制了九个壶,为了又好又快地完成这批作品,想趁韩老师在宜兴期间把字画刻上,我不分白天黑夜地赶制,白天在工厂做,大部分壶的零件,下班后,每天用饭盒装上,带回家里做,因这批东西太好玩了,我在做的过程中,也带着玩的心态去做,所以,也非常来劲,特别是做小放牛壶,椭圆的壶形壶嘴是个牛头,壶把为牛尾,壶盖上骑着一个放牛娃,线条简洁生动,通过韩老师的书画,更显雅趣,该壶现在收藏在香港茶具文物馆。
又如荷花青蛙壶,小天鹅壶,江湖多白鸟壶,花蕾及光壶等,每个壶都有韩老师的诗书画,他将动植物的形态构成简洁的壶形,又将各具图案的字画刻于壶上,他写的古文字也有所创新,他设计的壶上,用艺术字装饰,更是相得益彰,极具民族性和装饰性,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为现代人所青睐,我们合作的双竹提梁壶,壶身很简洁,短竹枝为壶嘴,两根细长的竹枝绑在一起环城壶的提梁,壶摘手是一段弯弯的细竹,形式新颖别致,壶做好后,韩老师刻上“气蒸阳羡三春雨”,另一面是刻上了潇洒的竹,我觉得这几个字的装饰非常特别,把雨滴化成字,把句子化成雨,散在竹林间美妙维肖,把宜兴古杨羡的美景也纳入壶中,我觉得真是才智过人,非同凡响,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这些小壶烧好后,变成了抢手货,当时,香港四家客商都要,没法开交,最后只能分成四份,按抽签分配。由于当时的时间紧,每个壶我仅做一件,没有留下实物,只能留下作品照片。回忆当时大家都这么喜欢而高兴,没有为韩老师留过一件作品深感遗憾和歉意。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1998年的下半年,韩老师又设计了一百多新壶样图纸,由他学生王志刚来宜兴找我看样合作,因为这次数量大,一部分由宜兴精陶王俊华厂长代为安排,他当时请了实力派人物有施小马、江建翔、陈国良、刘建平等,配合得非常好,我也发动学生吴亚亦、赵兴生、高建芳、丁洪顺、魏志云、邹玉芳、周新保以及我的儿子儿媳姚志源、吴亚萍,女儿女婿姚志泉、鲍迁博,侄女汪叶做的数量也最多,我自己做了两件,总共做了六十多件壶和小品,在创作过程中都由我来把关,特别是掌握比例及细部的处理等。
1999年春,韩老师将这批作品和他诸多的艺术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大型艺术展,并邀请部分作者和我全家到北京参加开幕式,在开幕式上,人流如潮,媒体也做了大量报道,轰动了整个北京城,此情此景,给我留下了美好回忆。
我能与韩老师多次合作,这是缘分,通过合作交往,使我学到了不少增长了知识,从心底里佩服他的刻苦精神、聪明才智,她的艺术空间之大之深是少有的。仅从壶艺的设计,他将动植物的形态概括提炼,构成简洁生动形态各异的造型及图案,又极大地反映了中国民族性及装饰性,他设计的壶样,把他的文字图案完美的结合,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被称之为“美林壶”,同时引来了一股竞相争购的收藏热,这是艺术魅力所产生的效应。每当我配合一次,就有很大收获。在配合过程中,先是品味他的设计思维,并把它当作游艺,由于我是专搞造型设计,所以喜欢玩造型艺术,他设计的总给我有一种新鲜感,虽然赶得很辛苦,但心里总是乐滋滋,与韩老师的合作机会难得、非常留恋,由于水平有限,只能肤浅表述。
韩老师这个人刚强正直,心地善良,他为社会做出的奉献,无法估量。他与我们之间的友谊深长,他的书画,他的天书等艺术,我们永享,我们祝愿他身体健康,为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奉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汪寅仙
2011年11月
1979年,在北京故宫举行的宜兴陶瓷展览会上,韩美林与汪寅仙初次见面。说来也怪,虽是初次见面,但两人却有一见如故的心灵感应。
“她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宜兴人。虽然刚开始,我们俩一起合作的壶并不多,但是我们对紫砂的交流却是心有灵犀。”这是韩美林对汪寅仙的初识印象。“我们的友情不牵扯名利、不涉及派头。为什么我俩一辈子都骄傲不起来,因为我们脚踩这片土地,寅仙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她的人品,她是位接地气的艺术大师。她保留了宜兴紫砂的传统和尊严。”这是韩美林对汪寅仙毕生的印象。
▲韩美林与汪寅仙家人一起做壶
北京相见后不久,韩美林的“艺术大篷车”便开到宜兴,为当地的紫砂艺人讲座、和他们共同交流切磋,这是韩美林第一次来宜兴。就是在这次交流课上,汪寅仙进一步了解韩美林的从艺经历,并被他历经磨难仍旧笑对人生的可贵精神所感动,也由衷为他努力拼搏并为社会做出奉献的崇高品质所折服。
从那时起,他们两个人就“好”上了——一起学习如何做人、一起探讨紫砂艺术,开始了一段长达几十年的紫砂友缘。诚然,只有为人和从艺双方面的志同道合,才有了两人天长地久的友谊。带着对彼此的欣赏,两人的紫砂合作拉开序幕。
▲从左至右:周桂珍、顾景舟、韩美林、汪寅仙
1982年春天,韩美林再次来到宜兴。这次,他为丁蜀镇和陶瓷公司画了不少精陶挂盘,还专门给不求功利、不争名头的汪寅仙画了盘子。带着一份信任,韩美林将自己的速写本拿给汪寅仙看,当时他画了些瓶子和小水注,汪寅仙一口气就用不同的泥色,做出了四样小水注和一个小扁壶。再经韩美林题字刻画,出来的效果更有新鲜感和艺术味道。
▲韩美林在紫砂壶上题字
看到汪寅仙的成功,宜兴紫砂研究所的好几位工艺技术人员,都来争取韩美林的画稿,一时间就引发了一股“美林热”。
1988年夏秋之际,韩美林又被邀请到宜兴。这次,他可是有备而来,一时灵感迸发、自己都数不清总共画了多少图纸的壶样,好多紫砂艺人都拿到了他设计的紫砂图纸。汪寅仙的九个壶样图纸是韩美林直接给的,她拿到后非常高兴,马上把手里的一切都放下,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赶制出这九把壶。
当时这批壶烧好后,立马就变成了抢手货,甚至只能按抽签分配收藏的买家。但是由于当时的时间紧,每个壶样汪寅仙仅做了一件,既为极受欢迎极有市场的“美林壶”而高兴,也为没来得及能给韩美林留下一件作品而深感遗憾和歉意。
▲韩美林的紫砂手稿
后来,韩美林又设计了一百多新壶样图纸,汪寅仙积极发动学生、家人和亲戚一起参与其中,她自己也精心做了两件。在创作过程中,每一件,汪寅仙都严格把关,特别是掌握比例及细部的处理等,每时每刻她都对“美林壶”尽心尽力。
来年春天,韩老师将这批紫砂壶和他诸多的艺术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大型艺术展,并邀请汪寅仙全家到北京参加开幕式。这次展览轰动了整个北京城。两位因紫砂而结缘的好朋友再次共同品味成功的喜悦。
▲韩美林与汪寅仙合作“光明世界壶”
▲韩美林与汪寅仙合作“格骨尚在紫砂壶”
转眼到了21世纪,韩美林继续设计、汪寅仙继续做壶,两个人的合作从未间断。多年来,韩美林的“艺术大篷车”多次开赴宜兴,每一次他的国内外艺术大展都少不了“紫砂”这个重要的版块,汪寅仙制作的“美林壶”也一次又一次在聚光灯下亮相。
2011年,韩美林的第六次个人艺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盛大开幕,这是国博百年历史上第一次艺术家的个人展览。展览前夕,他依旧不忘赶到宜兴、与汪寅仙共同完成即将在大展上亮相的新作紫砂壶。韩美林一边为紫砂壶题字,一边亲切地和汪寅仙说:“做我设计的壶,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我特别高兴大家在我稿上做改动,因为你们有经验,艺术加实践才是最好的,就像画画也讲究‘三分画七分裱’是一个道理,所以不要怕、大胆做。”
▲2012年,韩美林与汪寅仙在宜兴
▲2015年,韩美林与汪寅仙研究紫砂设计
▲温暖“小互动”
几句话让在一旁的汪寅仙听得十分感动,回想起自己制壶的几十年,她觉得正是当年、也是韩美林这句“大胆做”的鼓励,才有了自己今天的成就。
然而2018年,韩美林与汪寅仙合作时的欢声笑语永远凝固了。4月6日,韩美林携夫人周建萍来到宜兴,悼念已故紫砂大师汪寅仙。入春的宜兴依旧阴冷,丝丝凉风带着淡淡的哀伤盘旋在清明时节,韩美林怀着对老友无尽的哀思,带上一束白菊来到汪寅仙家中。
▲2018年,韩美林周建萍夫妇看望汪寅仙家人
▼韩美林为汪寅仙题写《宿德显正》
一进门,八十有余的韩美林就朝着汪寅仙的遗像“扑通”一跪,弥补此前因出国公干而未能有机会送老友最后一程的遗憾。韩美林忍不住感慨:“听闻寅仙不在的消息时,我实在不敢相信。当时我正在国外,无法前来悼念。史会长(宜兴市陶瓷协会会长)给我打电话的时候,他在电话那头哭着说,我在电话这头哭着听。今天我带着建萍一起来看你。”
虽然汪寅仙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但是韩美林与她的紫砂情缘却始终未断。两人的缘分始于紫砂、聚于宜兴,陶都宜兴也让韩美林结识了众多紫砂大师,提供了美林艺术与紫砂艺术碰撞出无数可能的机会。
回望与紫砂结缘的40年,韩美林深情回忆:“ 在宜兴,我和汪寅仙、还有很多紫砂大师都是好朋友,我看着他们从青春洋溢、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小姑娘,到成熟稳重、艺术有成的工艺大师。汪寅仙平素为人朴实低调,勤奋治艺,堪称楷模;其作品为人竞相珍藏,门生弟子享誉海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传道、授业、解惑,令世人景仰。几十年来,汪老师为紫砂陶艺传承人及广大艺术工作者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一直觉得我也算是半个宜兴人,我与宜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的成长离不开这里,这里让我的艺术富有活水源头。我也愿捐赠我的紫砂手稿,让传统紫砂艺术和现代艺术走向未来,和大家一起,保持宜兴紫砂的传统和尊严,希望我们永远在一起,共同致力于推动紫砂艺术往前走!”
于是乎,“韩美林紫砂艺术馆”应运而生后,特地在一面墙上,让汪寅仙的这篇忆文,带我们共同回忆两位至真伙伴的友谊、见证这份悠远浓浓的紫砂情。
人间自有真情在,艺坛佳话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