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韩美林紫砂艺术馆”在宜兴隆重开馆的现场,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周伟宣布:在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下,《韩美林艺术大系》丛书正式出版发行。这一重磅消息的发布,让活动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周伟宣布《韩美林艺术大系》正式出版发行
至此,韩美林的新老朋友和铁杆儿粉丝们翘首以盼的《韩美林艺术大系》终于不负众望,如期与大家见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领略本套丛书的艺术内涵,感受韩美林的艺术魅力。
▲《韩美林艺术大系》
韩美林是当代中国艺术的集大成者,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创作,横跨多个艺术领域,均取得了卓越成就。冯骥才先生曾如此评价他:“美林是评论界的一个难题。美林艺术具有‘自由的心灵、直率的真爱、深厚的底蕴、和无边而神奇的创造’,这一切全都溶化在他独有的大美之中。在艺术评论界,美林填充了这一空缺,让更多挚爱美林艺术的人零距离的认识他、接近他、更爱他。”
此次出版发行的作品大系,可谓是对韩美林艺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展示。
首先,本套丛书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选择韩美林亲自审定并过目决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本书收录作品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唯一性。
▲韩美林调整《韩美林艺术大系》的排版工作
同时,该丛书从内容、年代,到对韩美林各门类艺术的包罗,都是空前的,主要展现韩美林先生各阶段代表性作品及各品类的精华之作,八册书卷中的图片数量多达两万余幅,绝对是韩美林作品最丰富全面的集大成之作,着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收藏精品。
最后,该套大系的学术含量高,各册均邀请相关艺术领域的专家组建学术编辑委员会,并撰写专门研究论文,以确保每一个艺术门类的分册都做到资料全面扎实、研究精深独到。
·《韩美林艺术大系》 ·
全套八册分别是:
《韩美林艺术大系·城市雕塑卷》
《韩美林艺术大系·动物卷》
《韩美林艺术大系·人物卷》
《韩美林艺术大系·书法卷一》
《韩美林艺术大系·书法卷二》
《韩美林艺术大系·陶瓷卷一》
《韩美林艺术大系·陶瓷卷二》
《韩美林艺术大系·工艺卷》
接下来,就让我们坐好小板凳,一起敲黑板、划重点,共同读懂《韩美林艺术大系》。
通读《韩美林艺术大系·城市雕塑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韩美林对青铜器物的情有独钟,更让我们体会到人间至真之纯的珍贵情感。他将传统与现代语言的探索,悄无声息地“藏”在了雕塑之中,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融合出属于自己的雕塑语言。
坐落于大连老虎滩的花岗岩群虎雕塑《迎风长啸》,是1989年韩美林工作室成立后完成的第一件大型城市雕塑。这件地标性作品既是韩美林将青铜纹样及传统的装饰意味与大型公共雕塑的形式结合的重要代表,也是他将民间艺术与平面的艺术语言转化为空间雕塑形式的经典案例。虽然为了这件大型雕塑作品,韩美林和他的团队甚至经历过蹲在墙角啃苹果皮的苦日子,但看到上百个孩子在虎背上排排坐的合影中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们感受到韩美林为艺术大众化付出的不懈努力。《迎风长啸》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看、与雕塑近距离互动,让这组群雕格外有亲和力,韩美林用他的双手将艺术的权力回归人民大众。
▼韩美林雕塑作品《迎风长啸》
▲1989年,韩美林工作室成立
捐赠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青铜雕塑《和平守望》,是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韩美林创作的一座“有温度的纪念碑”,表达了人类尊重生命、热爱和平、憧憬未来的共同心声。雕塑的主体由菩提树、橄榄树和胡杨树的形象构成,分别象征着觉悟、和平和生命;树干的纹理选用二战期间被战火燃烧的国家的代表树种,用极具象征意味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人类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繁茂的枝叶,犹如火焰一般在空间中蔓延,升腾的火焰寓意着人类社会走出战争阴云、在战火洗礼之后的“涅槃”。这位世界和平艺术家用轻盈的方式种下的这颗“和平之树”,仿佛从人类沉重的土壤中破土而出、随风摆动,这让所有观者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种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与共筑和平的人间大爱。
▲韩美林青铜雕塑《和平守望》
系列雕塑《母与子》,是韩美林有意识地选取了自然界最伟大、质朴、元初的母爱元素,向人们传递温暖信号的系列雕塑代表作,其中浸透着母对子的本真爱怜和子对母的内心归属感。韩美林运用曲线、装饰、变形、夸张等手法,将女性表现得修长优美,母亲或双手托举着幼小的孩子、或俯身弯曲用身体保护着孩子、或身体前倾亲吻着孩子、或将孩子抱在怀中嬉戏玩耍……母子依偎在一起的雕塑场景生动感人,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母性的赞美。与其说这是一件件单体的雕塑,不如说这是母与子感情的日常表现。
▲韩美林雕塑作品《母与子》
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老师所言:“在我看来,韩美林的内心,面对世间的纷繁复杂,他从不会选择对抗,而是选择一种智慧的方式消解,消解掉仇恨、苦难与痛苦,用柔美的雕塑语言来诠释‘大爱’,从他的雕塑中我们不但没有看出他曾所经受的精神苦难,反而让我们体会到韩美林心中最温柔的一面,这种爱是全人类可以解读的共同意识。”
拜读《韩美林艺术大系·动物卷》,让我们感受到,韩美林爱动物既有人之常情,又有作为艺术家的独到之处,还有不同于一般艺术家的非常之处。诚然,动物是美林艺术中最为重要的题材,也是他最为得心应手的表现对象。他画笔下的动物各种各样,大到奔腾的骏马、无私的老牛,小到猫猫狗狗、生肖中的精灵,都是地球上与人类关系最为亲近的生命组成。
韩美林创作的千里马,脱离了前人画马的规范,无论是造型、还是笔墨,都显现出一种独特的自我风格,建构了属于韩美林特有的审美语言;同时,这种具有标识性的美林风格又连接了现代性的语言方式。韩美林画马超于形之上,一贯是从大处入手,其整体性的表现往往省略了诸多细节:雄浑的身躯与简化的四肢、具体的马首与省略的马蹄、埋头奋力、风驰电掣,这一切都让人们感受到千里马的强大动感和力量,不同凡响地表现出了千里马的奔跑气势。
▼韩美林绘画作品《双马图》
▲韩美林绘画作品《马》
韩美林爱画牛,因为他一生以牛自喻,始终像一头勤劳无私的老牛一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辛勤耕耘,正如他的闲言碎语:“上苍告诉我,韩美林,你就是头牛,这辈子你就干活吧!”韩美林在牛的身上将普通化为不同于一般的表现,在无数与牛的相关画作中,他于千变万化中考验着自己的创造力。或许这一切从根源上讲,都来自于韩美林对牛的崇拜和受牛的精神指引,正是带着这种老黄牛和孺子牛的精神从艺处事,他攀上了艺术的巅峰。
▼韩美林绘画作品《双牛图》
▼韩美林绘画作品《岩画牛》
说起韩美林笔下那些被他视为宠物的小猫小狗,那些憨态可掬的小熊猫小狗熊,更是用不同的方式而表现出了这些形形色色的可爱小动物的千姿百态。这种爱心的呈现一方面基于韩美林内心的博爱,另一方面得力于他在造型与表现上的功力。数十年如一日,美林与小生灵之间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举凡可爱者皆能引起他的关注、都是他所表现的对象,他不厌其烦地在动物身上打主意,创造了一种属于它们的独特形式和品类。
▲韩美林绘画作品《患难小友》
▲韩美林绘画作品《熊猫》
▲韩美林绘画作品《小熊》
其实在韩美林的动物画作中,实际上画得最多的还是要属生肖动物。他与生肖动物的不解之缘,是以一年一度画生肖动物作为贺岁的方式结下的,久而久之这表现为一种持续性的艺术行为,并成为当代艺坛的趣事和佳话,更成为社会各界和亲朋好友们新年的期待。韩美林生肖动物画的风格,大多以其装饰性而有别于其它,着实让人品味到他不泯的童心,也让人感悟到他一气呵成的成竹在胸。
▲韩美林设计的《癸亥年》特种生肖邮票(1983)
▲韩美林设计的《丁酉年》特种生肖邮票(2017)
▲韩美林设计的《己亥年》特种生肖邮票(2019)
▲韩美林设计的《庚子年》特种生肖邮票(2020)
正如著名艺术家、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所言:“在美林的动物世界中,不管是巨幅、还是尺幅,有谁能够想到这是出自超于古稀之年的性情,更难以想象与‘老’相关的字眼。看了美林的动物画之种种,可以说,美林不老。”
透过《韩美林艺术大系·人物卷》,我们不难看出:韩美林喜欢画人体、特别是女人体。在韩美林的女体绘画中,他将西方人体艺术的比例和谐之美与中国人强调精神的韵味审美特征相融合,创作出了带有明确美林风格的人体绘画。
众所周知,在韩美林的艺术中,他接受了更多中国传统笔墨语言的特点,并将它们与西方现代艺术对形式语言的表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一本女人体画册就恰恰反映出韩美林善于吸收和融合各种艺术形式之长的能力。他的视野是没有边界的,凡是他认为美好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他的艺术语言、他的表现对象,这些优美的女人体画作恰好更让人们记住了美林风格。
▲韩美林创作的人体作品
其实,用中国的水墨语言来表现人体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因为材料的特性决定了艺术家不能拘泥于对人体细节和结构的刻画,而应该专注于表现线条与轮廓的韵律与节奏。韩美林用中国画的水墨语言创作了大量人体艺术作品,主要是以水墨塑造人体的块面结构,以线条勾勒人体的基本轮廓,因此他更强调女性身体曲线的节奏,而将面部略去,或者以非常概括的笔触加以表现。同时,在很多用水墨作品中,他还大胆地采用了强烈的色彩,如红色和绿色的并峙,丰富了画面的视觉语言。
▲韩美林创作的水墨女人体
然而无论用何种材料、何种笔法,韩美林笔下的女性都有着唯美而修长的身体,有意夸张了其纤丽柔和的线条,这赋予他的女体作品一种非常独特的装饰效果。在他笔下,既有根据写生记忆创作的比较符合真实人体结构的作品,也有很多更加简化和抽象,突出了线条的律动和美感。这些简约而概括的形象无不打上了美林风格的烙印;这些看似简单的作品,实际上揭示了生命的蓬勃和美丽。应该说,韩美林表现的是女性具有共性的美的典范,而非某个具体的形象,他正是通过画中柔美的女人体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韩美林创作的女人体
正如韩美林在人体艺术作品集《豆蔻梢头》所写:“转向人体艺术的创作主要是回击那些背后嘲讽他只会画些小猫小狗的人,让他们看看自己在表现人体方面同样能力不凡。当然,他也坦率地指出,爱‘女’之心,人皆有之。既是赌气,也是真爱,这让韩美林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成就了他个人艺术领域里的另一番天地。”
读过《韩美林艺术大系·书法卷一》,我们便可以理解:“天书”,不仅是书法意义上的“书”,也是视觉意义上的“画”,这些变化万千的字形,是祖先留下的遗产、是沉淀在岁月深处的文明碎片,也是韩美林艺术创作的一大灵感源泉。因为不可识读,故取名为“天书”;也因为不可识读,其造型与审美价值获得了解放,这是一个艺术理念的超越。
在历史的长河中,秦小篆统一中国文字之后,一批先秦时代最古老的中国文字,便在历史的演进中渐渐退出了应用领域,逐步被人们所忘却。而韩美林却对这些先秦时代古汉字情有独钟,他认为这些符号还保留着祖先认识世界的信息,更完整地表现了造型与审美的价值,是中华民族遗失的瑰宝。
▲韩美林天书手稿
早在八九十年代的一次香港旅途中,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无意间翻看了韩美林收录古文字字形的手稿本,他惊讶于韩美林花费了十几年心血、从全国各地搜集而来、已不辨音意的古文字,把这个有意思的“小本子”称之为是韩美林办的“古文字收容所”。紧接着,启功先生便鼓励韩美林把“天书”写出来,韩美林也听了启功先生的建议,并说自己之所以写“天书”,是为了给美术界参考,看看几千年古老的中华文化中竟蕴涵着如此丰富的形象和如此完美的结构,从中得到无限启迪。
▲韩美林与启功
▲韩美林写《天书》
2008年1月1日,韩美林的《天书》终于问世,虽然这仅仅是上半册,但已收录了1万多个古文字。在此之前,韩美林经常带着自己的《天书》作品,向学术泰斗季羡林老先生请教。季老当时虽在病榻上,但对韩美林书写的《天书》仍是充满了兴趣,表达出对民族文化的浓浓情怀,他经常翻阅着《天书》,深感震撼、不时惊叹,更是提笔为《天书》题写了书名。
▲季羡林与韩美林讨论《天书》
▲2008年,韩美林出版《天书》
有学者认为,天书应属于篆书系列,对于韩美林这样的美术大家,驾驭起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自幼打下的书法功夫,更加得心应手。当韩美林利用这些素材进入创作时,在线条婉通的同时又融合了隶书的朴茂,笔法上参入了草书的灵动,墨法上表现了国画的淋漓,章法上发挥了画家独特造型能力与理想。他打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秩序,从中间或任何一处下笔展开,甚至分浓墨、湿墨、淡墨等几个层次先后完成,完全摆脱了传统书法创作线性时间和字距、行距的限制。可以说,潜心于天书创作中的韩美林,真正成为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主宰。
▼韩美林书法作品《天书》
▲韩美林天书作品
正如中央美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张旭光所言:“韩美林的天书创作是前无古人的,也将启迪、引领未来的发展,它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因超越而自由’。”
看过《韩美林艺术大系·书法卷二》,我们不得不为韩美林的书法点赞。草书创作是韩美林先生近十年来的又一个新素材的倾情投入。尤其对于“草法”这个难点,他又像当年整理《天书》那样,逐个字地下了一番苦功夫,而后便发挥其艺术天才去挥洒了。
曾经有记者向韩美林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您涉猎的艺术门类非常广泛、作品数量也非常惊人,那么您自己认为哪个艺术门类您最拿手呢?”当时谁都没有想到,韩美林的回答干净利落:“当然是书法,我五岁开始在私塾习字,现在每天也保持早起练手的习惯,书法才是我的童子功。”
▲韩美林书法作品《兰山天书》
韩美林儿时最早研习的是颜楷,他五岁学书,那可是私塾先生拿戒尺打出来的童子功;六岁时,他偶然得到《四体千字文》、《六书分类》和《说文古籀》等几本字帖,当时就爱不释手的每天翻阅临摹。直至今日,韩美林研习书法近八十载,颜楷的风骨犹存,其楷书取法唐人颜真卿、并且在忠诚于经典中迈出了现代审美的步伐。
▲韩美林书法作品《汉简》
有人说,韩美林作为一位美术家,在唐楷现代审美创作上卓然矗立,令人感佩,特征有二。其一是雄浑大气:颜楷自身原本就开张厚重,其典型的点画、竖画、捺画在韩美林笔下获得近一步夸张与拓展,可谓“一点如山,安然可仰;一竖如大型宫殿之梁柱,力挺万钧;一捺似江海波涛,浑然奔腾”。其二是苍茫浑重:韩美林在把握颜楷造型的同时,加入了行草笔意,加快了书写速度,使原本厚重的线条呈现了苍茫浑然的气象,厚积薄发的自由挥洒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韩美林楷书作品《心经》
说回韩美林的草书,那更是一种置身前沿的挥洒。还记得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第六次韩美林个人艺术大展上,他第一次将自己的四幅草书长卷公开亮相,引发轰动,当时韩美林还风趣地说:“我写了整整七十年书法,今天终于对自己的行草满意了,所以这次就把最拿手的书法作品和大家一起分享。”
不得不说,韩美林一出手,就站到了草书创作的最前沿,进入了“无行无列的阵地”。所谓“无行无列”,在草书中难度系数目前是最高的,在徐渭之后还并没有成功者。韩美林却发挥了他空间组合与笔墨淋漓的优势,其草书除了一贯大起大落的笔墨变化之外,每个字、每个草书符号,都与360°的空间有着俯仰关系。比如在写左下角即后半部作品时,他的眼睛是盯着左上角即前半部分的疏密与轻重关系的。可以说,韩美林的草书,与他的《天书》创作一样,具备了强烈的现代审美意识,同时也具备了全人类的审美通感。
正如中央美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张旭光所言:“韩先生正在进行时,时代在前行、艺术无止境,犹如在精通草法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历代草书大家的气脉与风神之中,或能以其造型、设计的美术化入侵,滋孽一个草书艺术的新世界。”
通过《韩美林艺术大系·陶瓷卷一》,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韩美林在陶瓷造型的空间线条上彰显了自己独有的才华与浪漫的想象,他将远古的岩画、图腾、篆隶楷的文字结构、植草、人体、山水、光影等具象与抽象之形拆解成基本而极简的元素、再随意抽取组合,幻化成他脑海里的独特造型,落于笔下、成于器中。不难看出,中国的现代陶瓷图谱中,又增添了一种全新的韩美林样式。
说起韩美林与陶瓷的缘分,那还要追溯到他人生最困难的时候,那时的韩美林机缘巧合的接触了陶瓷,陶瓷也成为了他在艰难岁月里的陪伴。1965年,韩美林被下放淮南陶瓷厂进行劳动,他拉过坯、上过釉、注过浆、贴过花……再到后来,他开始做陶瓷雕塑、做紫砂设计。前后有9年多的时间,他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进行陶艺的实践,人生的困顿时期反而恰是韩美林陶瓷的熟稔时期。改革开放后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韩美林陆续创作了大量钧瓷、紫砂、青瓷与青花作品,并形成了鲜明的韩氏风格。今天,无论我们漫步南北西各地韩美林艺术馆,还是品味韩美林的每一次艺术展览,总能感受到一件件美轮美奂的韩美林陶瓷作品给观众带来的视觉震撼。
▲韩美林钧瓷作品《山花烂漫》
▲韩美林钧瓷作品
这里,我们尤其要关注一下“美林钧”。可以说,韩美林具有对材质和釉色辨别和把握的极高天赋。
韩美林从一开始就脱离实用的束缚,他的钧瓷器型硕大、圆浑、挺拔。但这些器形中,却没有现代艺术中常见的以破坏走向创新、以颠覆达到建立的过分夸张,而是韩美林将钧瓷器形,用远古的岩画、青铜器或民族传统的吉祥物鱼、凤等图案加以改造装饰,使钧瓷的器形变得温润而又讲究。他一方面将硕大的器物精神化、抽象化;另一方面又极巧妙的将祥云瑞草、鸟兽鱼虫、异花奇石隐于其中,将美林钧的器形曲线演绎得如格言般简洁深刻,又将美好寓意表现得含蓄柔爱。
▲韩美林钧瓷作品
同时,韩美林很早就发现了钧瓷的釉质在流动中所产生的万千变化。那些具有浅浮雕状的装饰品在釉层的覆盖下,曼妙出艺术家无法人工可控的丰富的釉彩变化,这样的变化为极简的外形增添了感人的生动细节。虽然我们常说,诗意带来想象与浪漫,但诗意往往会在审美的孤高与平凡朴素中立起一道屏障。而美林钧的诗意是从大自然汲取天然的元素,这样的元素具有通识性,也就消解了那道诗意中本不应存在的屏障。因为韩美林的艺术萃取远古、来自民间,携有了审美基因中最本真的朴素,这一点使他的许多钧瓷作品唯美的同时又具有极大的民众认知度,而这也是感动众生的最本质的“遥远而内在”的大美。
▲韩美林钧瓷作品特写
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白明所言:“中国的钧瓷在宋代已取得极高的成就,以至后人长期都无法迈出仿古的圈囿。而韩美林在钧瓷的创作上走出来——在他来看,既顺理成章又自然而然的一步;但在钧瓷的当代性转换上,却是极为重要和历史性的一步。”
《韩美林艺术大系·陶瓷卷二》,让我们再次将目光转向韩美林的紫砂创作。他创造性地将篆书、隶书的结构美学与青铜器的局部纹饰用于紫砂的提梁、壶把、壶嘴、壶盖与壶身的装饰与架构之中,这种造型和手工与市场上流行的紫砂生产与复制模式产生天壤之别。因此在宜兴,不管是谁做的,人们都亲切地把韩美林设计的造型别致新颖的紫砂壶,称之为是“美林壶”。
紫砂壶诞生于中国宜兴丁蜀镇,自明代起就在世界上享有盛名。2005年,宜兴紫砂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灵壶不语,大美无言。传统壶艺之博大精深,细微精密的技艺绝非一日之功,紫砂行业躬逢盛世,不仅源于一方水土,更有赖于一代代紫砂人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和对紫砂视若生命的情怀。
▲韩美林紫砂壶作品《天书壶》
在百花齐放的陶瓷艺苑中,紫砂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融材质美、形态美、工艺美、内涵美于一身,堪称独步千秋的艺术奇葩,为品茗者提供了无限的审美空间。宜兴紫砂,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不一相。通过创作者、使用者、收藏者的心灵结合加以融会贯通,这就是紫砂艺术的高雅气质。一把紫砂,自有“神功天趣”,更是“千般风流”。
一把壶在匠人的手里千锤百炼,过手千万次、几十道工艺,才能产生一把精美绝伦的用于日常所用的茶艺之壶,这是中国的文人与手艺人对世界的贡献。正因为如此,紫砂壶带上了特定的精神内涵与不超越的功能规范,这种实用为先的器物美学曾是中国造物的基本要求;但几百年的历史中,紫砂壶的新设计与制作约束也成为横在匠人与文人之间跨不过去的坎。在这种状态下,韩美林把自己的全新设计理念融入到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之中,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紫砂界极为鲜活独特的一道亮光。
▲韩美林与顾景舟研究紫砂设计
▲韩美林与汪寅仙研究紫砂设计
▲韩美林周建萍夫妇与紫砂大师徐汉棠、呂尧臣、鲍志强、顾绍培、毛国強、季益顺、曹婉芬、李守才、邱玉林、张红华、陈国良、储集泉、施小马、潘持平、陈建平,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中国紫砂博物馆馆长周小东,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王志刚
缘分使然,韩美林与宜兴的老艺人有很深的友情,一些重要的制壶大家如顾景舟、汪寅仙等都是他的好朋友。在这种深入的交流中,韩美林对材质的敏感和对器形的敏感促使他迅速地找到紫砂设计的一条创新之路。他设计的紫砂壶不仅实用,同时更像一座小型泥塑——与传统的造型相比,他的紫砂壶作品很现代;但用现代审美来看,也不会让任何人觉得与西方的工业设计有多大亲缘关系。更多人在韩美林新颖的紫砂设计中看到了东方远古与文字的美学源头,甚至还有岩画的朴素生机。可见,韩美林真正把“一把草值钱在智,两块泥千金靠巧”的箴言落实到了紫砂艺术的实践中。
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白明所言:“韩美林的紫砂壶或端庄或文儒,或圆润或青涩,或舒展或灵秀,但都是新、古相合,朴、雅相融。”
最后,《韩美林艺术大系·工艺卷》将带我们了解韩美林的艺术设计创作功力。韩美林是以艺术家的身份介入工艺美术的创作,其切入点完全不同于业内的工艺美术大师,所展现的精神内核也有较大差异。对他而言,工艺美术作品与他的绘画、雕塑作品在本质是一致的,都是其审美观念的物质显现,所不同的只是载体形式,这正是基于中央美术学院所倡导的“大美术”观念的实践。
韩美林于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大学一年级,他所就读的实用美术系就独立成为中央工艺美院,即今天清华美院的前身。在专业壁垒并不坚实的那个年代,韩美林的艺术学习范畴涉及了美术院校几乎所有的内容和训练,这使他的美术知识结构杂而广博。他会水墨画、会版画、会陶艺、会雕塑, 他接触过木质材料、纸质材料、金属材料,因此,当他搞起陶艺设计、纺织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和环境设计等各个门类的艺术设计实践,也是得心应手的。
▲韩美林艺术家具作品《贯斗双龙》
▲韩美林艺术家具作品《玉臂高悬》
有人说,韩美林的设计为中国当代的工艺美术吹来了一股新风,甚至可谓“拨乱反正”,显示了工艺美术发展的正确路径。他的设计,无论是审美把握、技艺探索、题材选择和造型设计,都展现了很高的水准;并在传统的基础上有突破、有创新。更重要的是,这些设计成果得到了社会大众、文化界人士以及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正如本册中,由韩美林设计的画布、琉璃、木椅等艺术精品,每一件都是雅俗共赏的,受众的基础十分广泛而坚实,彰显了韩美林设计的强大文化生命力。
▲韩美林彩印花布作品
概括而言,韩美林的审美特质源于书法、传统民间艺术、现代主义思潮的有机融合。他具有非常开阔的审美视野,对现当代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有很好的理解与判断力,因而他的作品有着非常强的时代感与现代意识。正是基于这种时代感与现代意识,他对传统工艺与传统文化大胆进行现代化、当代化的处理,使得传统题材、传统工艺焕发出了新的面貌,并被赋予了新的精神气质。
▲韩美林蓝印花布作品
此外,一件件韩美林设计类的精彩作品,均得益于艺术设计与工艺实现两方面的紧密配合,其作品的艺术气息和艺术品质有别于当代一般的工艺美术创作,呈现出很高的品质,突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充分体现了“艺”对“术”的驾驭和统领,而“艺”的来源则是人文精神,故以“以艺御术,以文化艺”论之。没有人文精神,艺术将沦为形式游戏,没有艺术审美的统领,工艺造物就失去了灵魂。
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所言:“通过韩美林先生的创作,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大美术’观念的力量,韩美林现象既反映了其个人的努力探索和奋斗成果,也体现了工艺美术教育在美育方面的巨大影响力,韩美林现象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个案。”
亲爱的韩粉们,小编的《韩美林艺术大系》解读到这儿,欲知美有多深,且请大家快快亲身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