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郑欣淼杨晓阳等20位专家,怎样评说故宫“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
发布时间 2019-02-21
  


昨天,己亥年正月十六,伴随着故宫“上古之夜”的盛况,以《生肖艺术与文化基因》为主题的专家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举行,为历时45天的故宫“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划下了精彩的句号。


研讨会由“韩美林全球巡展”总策展人中央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主持,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清华美院副院长方晓风、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池瑜、《中国艺术报》副社长朱虹子、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芭莎艺术》主编孙国胜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与韩美林共同出席了学术研讨会。



出席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在长达三小时的研讨过程中,分别从韩美林与20世纪中国美术、韩美林近期艺术创作评析、韩美林生肖艺术主题创作评析、韩美林生肖艺术专题的展览与推广、“韩美林全球巡展”的深化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而深刻的探讨。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生肖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和每一个人密切相关,它是中国人的生命符号和图腾。生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永恒魅力和持久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生肖”文化本就是中国人“过年”文化习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韩美林全球巡展”总策展人中央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主持研讨会

 

近几年来,韩美林先后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奖”、“韩国总统文化勋章”,一次又一次成为中国美术界获此殊荣第一人。在“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之前,韩美林这些年已经陆续举办了“韩美林艺术大展”、“韩美林八十大展”,以及先后在威尼斯、巴黎、列支敦士登、首尔等地举办的“韩美林全球巡展”,持续引发了国内外观众的强烈关注和热烈反响,也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赞扬。


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办的“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以韩美林的“生肖艺术”为核心,选择了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紫砂、木雕、铁艺、家具、民间工艺等使用传统媒介的创作类型,以体现艺术家对传统技艺、传统风格、传统美学等的理解与传承,与此同时又能从个性气质与时代精神等多个角度来阐发韩美林的艺术突破与艺术创新。展览分为“生生不息”、“艺术魔墙”、“艺术大篷车”、“‘邮’中赞美”、“为美成林”共五个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呈现了韩美林的艺术创作和探索历程。

 

▲“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之“为美成林”


▲“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之 “生生不息”


▲“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之 “艺术魔墙”


▲“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之 “艺术大篷车”


▲“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之“‘邮’中赞美”

 

展期从15日到220日,历时45天,近50万海内外观众享受了这场艺术盛宴。《人民日报》评价:“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与故宫“紫禁城里过大年展”相映成趣,故宫博物院异彩纷呈。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也高度评价韩美林:受过大磨难、有大目标、下大功夫、出大成就、有大影响。

 

与此同时,展览还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进行了四次别开生面的艺术体验活动。来自中外的艺术爱好者们和小朋友们通过创意满满、围绕韩美林生肖艺术的课程,完成了从参观展览到亲自创作的完美互动,充分体现了当今艺术展览的公共教育职能,也再次印证了韩美林生肖艺术的亲民性和大众喜爱程度。

 

15日,“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在故宫文华殿开幕的同时,举行了《己亥年》特种邮票首发仪式。该套邮票设计者、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后四次为邮迷现场签名,场面火热温馨。

 

在此,整理专家发言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院长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什么单位呢?郑欣淼院长创建了故宫学,故宫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整个的一个学科体系,故宫从过去的一个宫殿今天要走向大千世界。它不仅包括紫禁城内和紫禁城周边,也包括天坛四坛,包括避暑山庄三川五园,也包括昭陵福陵等,而且它是一整个贯穿着中华五千年的体系。所以,我们学习这些理论,应该付诸实践。

 

韩老师生肖艺术大展春节期间在故宫展览,对于我们整体的活动给予了很好的支撑,每天都有上万观众到展厅来参观,确实生肖和过年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生肖跟每个人都分不开,韩老师的创作有人民性,包括蛇,都能很喜庆,看着都很亲切。所以,给我们春节带来了节日的氛围。我说的意思,就是在韩美林老师的笔下,这些生肖它真正的跟人们的生活能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所以,人们喜欢。韩老师每次展览都要创作大量的新的东西,受累了。


我跟韩老师说,您能不能设计一组中国的老人,比如福寿老人,咱们是一系列的,有老爷爷、老奶奶,有爸爸、妈妈,孩子给老人送寿,老人给孩子送福,一套服装。这个服装也不是完全复旧的,这就是中国的服装,人们很亲切,这个服装韩老师要能设计推到世界华人圈,推到世界各地,真是期盼着明年春节能够在故宫我们的中心线上,韩老师设计的一系列服装首秀把它推出去。听说韩老师已经同意做这个设计了。这个作品出来以后,真是能给我们节庆更添一份喜庆,给我们传统文化更加融入人们生活的一份厚礼。

 

 

 

郑欣淼

故宫研究院院长

 

韩美林先生的展览在春节期间推出来,也是韩先生今年新春给广大观众送的一个礼物,它和其他的巨作结合在一起,是这次故宫在春节期间为公众服务的重要内容。文华殿是故宫的书库,安排在春节这个时间段也说明故宫对韩先生展览的重视。


我特别感受深刻的就是,一个艺术家,我们不是看他画几笔,抹几笔,韩老师千姿百态的十二生肖每一个都不同,但是每一个都有它的共性,都能看到当中的“神”。这个工夫是一辈子的,也是他不断地观察的成果。他可贵就在于现在仍然不断地钻研,不断地研究,这应该是保持艺术的活力、保持艺术青春最重要的品质。

 

我们不仅看平面作品的千姿百态,还看到立体的陶艺、紫砂、铁艺、木雕等等,韩老师是一个融合各种美术为一体的人,很了不起。我们观众既有一些搞研究的,也有一些普通的观众,年龄不同,但大家都可以看展览。艺术是没国界的,我刚看到法国的,还有其他国家的观众参观展览,他们都能感受到这种美。虽然自己经过了苦难,我们民族也经过苦难,但韩老师的十二生肖作品,送给别人的是花朵,他把美好的一面,他把十二生肖美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杨晓阳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经历,走遍了半个地球,也看到了全世界各个博物馆,我们有什么顾虑不能说出这样一句话:“韩老师是个巨匠!”他的贡献巨大,在艺术上他是个巨匠,他的作品足以摆在世界任何一个美术馆都不逊色,而且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艺术家。韩老师的做人为艺,以及他给社会、给历史、给人民的贡献一定会得到高度的认可。


我觉得韩老师艺术的一个最大特点,在这150年来只有一个人跟他是同一个类型,那就是齐白石。齐白石是一个处在中西结合碰撞交融的时候唯一一个不受西化影响的人,他是中国150年来唯一的被外国人充分肯定,被大师充分肯定的一个大家,是中国艺术的一个代表。在此之外,很深造诣的艺术家很多,唯有韩美林先生他的画里没有西化的痕迹,他的画里没有当下的流行风气,看不到洋人的痕迹,看不到当下画家其他高人的痕迹,看不到当下同辈人对他的影响,而他的影响是遍及,从知识分子到老百姓,从农民、工人到干部,到领导,到海内外,韩老师的展览坐下来的人是最多的,所有的展览里他的展览是坐下来,甚至临摹的人最多的,他真正地体现了中国精神。他不重复古人,不重复洋人,不重复时人,他所创造的样式是多种多样的,纯艺术,公共艺术的,陶瓷的,基础的,木雕的,文字的,书法的,美术教育的,社会活动的,公益的,每一个样式他的成就都在那儿摆着,累积起来他就是个“巨匠”。他成为当代艺术独树一帜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品种,我觉得他已经是个高峰。

 

 

潘鲁生

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传统艺术和中国民间艺术在20世纪当中它的位置到底是什么?韩老师的作品就像一把尺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就是他传承了民族民间的东西,他释放的这种正能量,释放的这种艺术的符号。


十二生肖艺术大展,这个展览看了以后让我感觉我们对生肖文化的一种理解:我感觉从韩老师的作品中看到了一种艺术的力量,看到一种人生的轨迹。另外,韩老师还有一个是我们很多美术家应该学习,怎么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有艺术活力的作品。现在美术界所谓的尺度要大、创作面要广,但是艺术的生动性不够。而韩老师的十二生肖就给大家展示它的生动性,灵动性,这种神韵。

 

 

 

王一川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从选题策划来说,这个展览是一个很重要的创新,时间是贺岁,地点故宫,人物韩美林,主题是贺岁影响系列活动中的生肖艺术大展,我们一定要把这样一个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放到故宫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这样一个系列活动中来,放到故宫空前的策划活动中来,故宫的名声和吸引力已经很大了,但是如果在全国人民最欢乐,最重要的春节期间给人添点喜庆这样一个策划,整个媒体宣传公众吸引力是超强的,再加上其中就有生肖艺术大展结合在一起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相互开发。


从创作来说,立意高远,让十二种生肖的千姿百态,和人间百态之间形成一种感性式的关联。中国讲感性,看到一种东西都要展开同类的联想,想到很多,人们从十二生肖它的不同姿态,可以想到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属相,到了观看的时候就不停地找自己喜欢的姿态,比如我属狗的,情不自禁的看哪条狗喜欢,这样增加了观众和艺术家的双向互动感。就像互联网上双向点击,观众主动参与到艺术家的创作中来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趣味。所以,中国古代这样一种审美体系给大家留下了这样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正好被艺术家活灵活现地使用起来。观众可以从生肖姿态联想到人的表情和神态,渲染出迎春的浓郁喜气,传达出了中国传统过年文化的当代意义。

 

 

 

陈履生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美林先生恪守在装饰和装饰语言这块高地发展自己的艺术,而能得到公众的喜爱,能得到自身艺术的发展。所以,这一点我认为还是尤为可贵。


关于装饰和装饰性的问题,我也想提供一个很微妙的问题,这就是美林的装饰和装饰性艺术都是吃一锅饭的,为什么他有了别人没有,这个缘由从哪儿来的,我认为这是一个课题。中央工艺美院培养了那么多学生,为什么别人失去了,而美林坚持了下来,这是当代美育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所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得要好好的反省。

 

 

陈池瑜

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所长

 

今天开研讨会要总结韩先生的,第一是综合创造,第二是强烈的个性,第三是中国艺术,包括书法、民间艺术里挖掘我们的东西。第四,要有现代性。韩美林先生这些作品有强烈的现实感,有现代风格,能把这几个东西统一起来,才达到这个高度。

 

这次展览从内容上、画小动物的过程中,都寄托了韩先生的一种艺术理想,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一种情感,把它渗透到那些小动物的绘画创作中。所以,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小动物的模仿再现,而是包含了艺术理想、生活理想,生命情感的关照。这些作品是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话,画小动物引不起那么大的震撼,这么强烈的感动。韩美林先生走自己的道路,他很强烈的艺术个性,这也是我们艺术上最需要的,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朱虹子

《中国艺术报》副社长

 

这次看韩老师的生肖艺术,我很赞成刚才几位专家的意见,韩老师就是高,从生肖艺术上来说,他是超越时代的一个高度。


从三个方面来看。一个是他表现了精神灵气不同于一般的国画家那样注重形象、缺少深层的情感,韩老师是立足于一种人民情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韩老师是个人民艺术家,他的精神就是人民的,站在一个非常普通人的视角去看这些小动物,亲近这些小动物。所以,他的笔下才能这样神采飞扬。


另一方面,这种生肖化的年味儿,在文化建设上是非常重要的举措。韩美林老师生肖作品放在故宫这样一个过大年氛围中,我认为它是这里面的一个华章,不是简单的具有群众性,它具有中国精神,中国人的民族文化、民族气息的很重要的载体。生肖画如果没有年味儿它可能就失去生肖的很重要的意义,生肖和过年结合起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文化形式。


第三方面,从绘画和工艺设计的尺度上,韩老师以他的勤奋和天赋和他的天资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生肖绘画如何和设计结合,如何把握分寸,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如果从这三个方面简单的看,我觉得这些作品全面的超越,达到了生肖艺术的高峰。

 

 

 

郑工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去年年底,“西班牙当代毕加索”胡安•里波列斯到我们的艺术馆里,他是西方的毕加索,韩美林老师是中国的毕加索,其实是中国的艺术家和外国的艺术家进行比较。毕加索为什么在当代的艺术界享有那样的声誉?实际上我们在谈毕加索的时候,是在谈艺术界的一种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我们今天讲艺术是为了创造,即说艺术给社会一种美的、视觉的、心理的享受,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的支撑,对社会发展提供一种精神的创造性的动力,我觉得这是艺术在当下社会最重要的因素。


刚才说韩美林是一个综合创造的大家,我觉得综合创造这个词非常有意思,它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韩美林先生确实是,你无法把他定位在某一个领域,我可能更想在一个点上来谈,就是跨界创新。如果说综合的话,他可能是一种各种各样的东西进行重新的分配和调整。我觉得对我们这个时代来说,跨界创新这是一个很现代很时尚的词,它为什么时尚?因为它激励人们在现在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社会中去寻找一种新的突破的可能性,创新性在哪里?就在跨界的过程中,跨界创新是非常好的。韩美林先生他的创造力的来源就在于他敢于跨界,他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他有过人的精力,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利,这就是天才。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看一个艺术家他的创造力多大,在于他内心的结,结越大创造性就越大。一个艺术家的天分越高,恰恰在于他不拘一格能跨界创新。

 

 

 

 

 

 

方晓风

清华美院副院长、《装饰》杂志社主编

 

我想讲的就是,韩美林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个文化人。我觉得有一句话,有一个词可能犹犹豫豫的大家都没说出来,或者大家有点无意识的回避了一个词,其实就是“装饰性”这个概念。因为韩老师的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装饰性,而对装饰性的理解,对装饰性的研究,在中国的美术界,甚至在世界的美术界都是受到刻意的冷落。由于现代艺术的兴起,包括现代设计思潮的兴起,某种程度上“装饰”被污名化了,“装饰性”这个概念也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牵连,被污名化了。尤其我们当代艺术讲观念、讲艺术,而在设计里我们可能讲功能。所以,装饰首先是一个附加值,连带着对装饰性的研究其实都陷入了一个低潮,都不够,甚至有时我们都不敢去正面评价装饰性,而其实装饰性在审美上是非常重要的。

 

 

 

吴洪亮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艺术家如何成功的问题,我也在想有一个共同点,最通俗的概念韩美林老师的作品,包括齐白石这样艺术家的作品在全世界各地,也许在一个历史系统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不用解释,这在传播系统中恐怕是最重要的。当年2010年我们做齐白石在中央美院的展览采访侯一民先生,侯先生有一句话很有意思:这类作品核心或者艺术家核心,就是所谓大素与大雅的统一,我们每一个艺术评价体系的外支撑点在这样的艺术家的身上的创作逻辑中都可以找到集粹的一部分。


无论毕加索、马蒂斯,还是齐白石,包括韩美林老师的作品,有一个核心点:来自民间,来自土地。这个点在20世纪初的时候,能生发出那样的一个艺术创作的大的井喷式的创造,东西方几位大师,无论是马蒂斯来自中东的艺术,还是毕加索来自非洲的艺术,还是齐白石来自湖南湘潭的艺术,可能与人的本性对于美和享受跟艺术有关的或者视觉逻辑直击心灵和精神的部分离得最近的,恐怕是大家都可以共知的。这是我看韩美林老师今天的展览再次想到的。

 

 

 

 

于洋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

 

从中国美术史或者画史来讲,整体上我们从古代来看有三个系统,一个宫廷系统,一个文人系统,一个民间系统,以往这几个系统相对比较割裂,从这一点上韩美林先生他的艺术恰恰是这样的一种整合,包括从所谓的纯艺术与工艺美术的整合方面做出了贡献。


展览和展场是气质相符。刚才单院长谈到的这些,恰恰从某种角度上又对于展览有一个升华,因为故宫博物院从一个皇家收藏的角度大众化的展示、大众化的转化,而韩美林先生的艺术对于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现代化、国际化这样的一种转化,我想从这一点我们可以说韩美林先生的艺术是进行时态的艺术,他的艺术依然在生发,依然在不断的创新。


回到韩美林先生这个人,因为韩美林先生是山东人,我也从他的人格里看到他的重礼,重情,重义。我看到韩美林先生面对自己的恩师,99岁的周令钊先生,跪谢恩师,有这样的韩美林先生对于师道,对美育和承传的理解,对今天的画坛艺术界、文化界都有启示性意义。

 

 


陈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

 

作为韩老师的学生我参与韩老师大量的视觉设计工作,也专门撰写过相关研究文章,今天想从几个关键词谈一点我的认识。

 

第一、溯源,他是中央工艺美院所建立的中国传统与国际现代装饰艺术融合的文脉继承者,同时在此基础那个上广泛吸收各种养分,超越传统使中国传统艺术呈现出现代风格的生命活力。第二、民间,许多人说韩老师的艺术源于民间美术,我觉得这值得讨论。古代的青铜礼器、官窑陶瓷、织锦缂丝等其实它们是中国古代的造物设计与装饰艺术。韩老师的创作从实地采风、阅读文献书籍糅合包括民间的各种艺术语言形成的独特风格。第三、跨界,他特别注重形象形式的创作,材料工艺是传达的载体,就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无论建筑、家具、器物、画稿上装饰语言是一致的。这不是今天所讲的跨界,是在各种载体之上的宏观的范式创作。第四、真人,他是一个特别真实而纯粹的人,他去英国除了去书店和艺术品考察以外就躲在酒店画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他的手稿数量惊人,每次的展览新作的比例都非常高,这一点是保持了一个年轻的创作的旺盛状态,这是一种功夫,是完全靠灵感、兴趣、好玩不能取代的功夫,这一点对于今天的艺术设计院校有着重要的启示。

 

 

 

冀鹏程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

 

从美育传播的角度,我们看到国航的标识,看到邮票,看到各种各样,韩美林先生这么多年来用心血创作出来的这么多的作品给我们营造巨大的美育的氛围。而且韩美林先生做大篷车计划的时候,我今天看到材料想到梁思成,他去山西的时候做了那么多的田野调查,韩美林先生的大篷车计划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自己在做创作,他也在做美育的普及,他的一生就是一个画绢,他的一生就是巨大的场景,他将创作、时间和传播形成了很好的融入,他将工作室、作坊、工厂、家庭、邮政等各种社会场景通过他的艺术创作整合在了一起,这对中国任何一个艺术家来讲都是非常庞大的工程,他用一己之力做成这样的贡献,这是韩先生对我们最大的贡献。


韩先生从艺术本体和文化母体中国走出,然后到达了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度当中去。他的艺术本体是强调通过人类的美感共情的部分提炼表现出来,传播开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韩先生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家。

 

 

 

唐斌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刚才看生肖大展,觉得这个展览是一个有度的展览,这个度一个是众多作品呈现出了艺术家对艺术和生活的态度。同时它还是一个有温度的展览,因为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展览,是与公众进行互动和传播的,通过刚才的短片也可以看出来韩老师的作品在我们的社会公众、不同年龄段的公众中的一种传播,它是有温度的。第三,是有深度的,这个深度来源于我们今天对于这样一个展览或者由这个展览引发的很多话题一个深度的思考。

 

 

 

邓锋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博士

 

今天又看了韩先生在生肖艺术方面的一个专门的主题展,如果说前面一个展览是比较立体全面,这个展览是纵向深入,这样立体全面和纵向深入的交织关系正是韩先生的艺术创作道路的一个体现。比如我们会看它的纵向深入里扎根于民间艺术、民族艺术,而立体全面,横向铺展,打破了多样性、综合性,打破艺术类型的束缚,其实就是一个通变与变通的关系,这是韩先生艺术给我的一个最为直接的感受。


我们在做美育的时候,是给你讲这个作品的意义、讲内容,而我们恰恰忽略了审美的直觉性,对于形式语言自身的认识。我想韩老师的展览,韩老师的艺术创作其实是最最好的一种审美教育的课堂。所以,我们能那么多孩子,那么多人喜欢,那是一种很自发的喜欢,不需要你给他讲什么道理,不需要阐述它内在的意义。

 

 

 

 

马继东

中国艺术权力榜联合出版人

 

我从一个普通观众今天看韩美林生肖大展的感受,最打动人心的是这些作品背后传递的童趣,童真,童心,这些成人世界最为稀缺的奢侈品。我想起2017年在国家博物馆也是春节期间韩美林先生的80大展,同期举办的还有黄永玉先生的生肖展,这两位大艺术家有一定的共性,都是那种深入民间,心怀纯真,他们都热爱生活,这也是他们得到公众由衷喜爱的原因。都说作品是一个艺术家内心最真实的关照,特别感谢韩美林先生这几十年如一日给我们最美好的体验,也期待他下一轮的生肖创作。

 

 

 

 

孙国胜

《芭莎艺术》主编

 

我和很多专家和韩老师上一次交集,是为了蹭韩老师流量。我们媒体发了一篇文章讲韩老师的故事,可是里面有一些配图配的不是韩老师的作品,结果把一个故事讲成了一个事故。所以,我就痛定思痛,第二天就开车去了韩老师在通州的艺术馆,系统地看了韩老师所有的作品,特别惊叹于韩老师这么多年海量的创作,包括他的设计,包括邮票,还有国航,跟我们的生活,跟我们这么多年成长的历程都是息息相关的。韩老师更多的作品传达了一种特别大的共同的价值,让每一个人都能蹭到他的流量,让他真心地自发地转发来分享给其他的人。

 

 

 

马学东

嘉德投资公司投资部高级经

 

20世纪中国美术主体美术史的叙述形式,是一直以来被遮蔽和被忽视的,甚至这条线被很多人忽略掉。韩老师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性人物,这条线上他是一个节点性的人物,前面的周令钊先生、吴冠中先生,再到韩美林先生,这是一条线,通过现代主义重新看这段历史,而不是纯美术的角度书写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发展史,这条线应该重新被我们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的人重新书写,重新认识,重新挖掘,这条线索。因为我们一直在强调中国有自己的现代主义,这条线我们是不是应该重视?


看了刚才的展览,在我心目当中,好的艺术家有几个天真,天真之心,有天真之眼,有天真之手,有天真之脑,好的艺术家心眼手脑有配合得非常默契。韩老师是一个有融合性的,既能钻进去,又能打通的人。很多人可能能通,但是未必能粘,韩老师既能专,也能把这个融合起来。

 

 

 

李亚静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副馆长

 

今年发行的猪票是一个现象级的现象,大家都在议论,朋友圈关于韩老师画的第二幅邮票不是国家放开三胎政策,还有黑色的小猪,是不是支持跨国婚姻。大家现在很少写信,邮票已经慢慢淡出大家的视线,这次得到大家的关注,集邮号者比较关注,还有发行体育邮票体育爱好者比较关注,这次得到社会普通关注只有韩美林画的生肖邮票才能有这种社会的轰动效应。这个邮票不再是普通的展览邮票了,变成独一无二了。

 

 

 

韩美林

  著名艺术家

 

感谢故宫,这个高墙可是不容易进去的,50多万人来参观,而且很多是来自外地、外国的,还有我们朋友们建议是不是故宫以外不卖票的地方能够展出来就更好了,年年都应该有这种,这不是我的事儿,是中国的传统。我开始还真是有点不大习惯,让我画十二生肖,又画蛇又画老鼠的真是不好画。邮票博物馆你们也知道猪年邮票我三个月都没画出来,后来画出来赶快拿走了,没想到我这开窍了,一下子1600头猪都出来了。故宫让我画猫,现在出来好几百个了。我脑袋瓜子一开窍,就挺有意思。相信以后这样的展览的作品会更丰富。

 

 

 

“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学术研讨会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