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班”今天冠名,韩美林鼓励学生们回答“钱学森之问”
发布时间 2018-10-09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伴着有志少年们风韵悠扬的《诗经》诵读声,一场特殊的活动在百年名校潞河中学的阶梯礼堂拉开帷幕。

 

今天上午,践行“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培养“健全人格”创新人才——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钱学森班”冠名仪式隆重举行。

 

 

▲参加冠名仪式的社会各界专家学者

 

钱学森先生之子钱永刚教授、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著名文学家王梓夫、著名军事专家杜文龙等34位各界专家学者受邀成为“钱学森班”成长导师。

 

 

▲通州区副区长黄世哲致辞


 

▲潞河中学校长徐华致辞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始建于1867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最早为建于通州城北的潞河男塾,后发展为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和一所神学院在内的教育机构,名为潞河书院。1895年,异址扩建,先后更名为协和书院和华北协和大学,1900年迁入现址重建。1901年更名为协和书院,设有大学和中斋二部,1917年大学部迁到北京城内成为燕京大学的组成部分。1918年,其大学部迁出组建燕京大学,中斋部仍在通州原址,始称私立潞河中学校。1951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成为公立完全中学。1988年恢复潞河中学校名。

 

著名政治家孔祥熙、物理学家黄昆、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音乐家王洛宾、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地球物理学家秦馨菱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烈士周文彬等都毕业于此。



63年前的今天,1955108日,一位年纪轻轻便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享有远大前程和优厚待遇的中国科学家,排除艰难险阻,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领路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提及回国的原因,钱学森当时给出了最质朴的理由:

 

“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正如今天有很多人问韩美林,为什么要把心血之作捐献给祖国?韩美林回答说:“我十二岁参军,就跟着祖国在走,是祖国和人民养育了我、培养了我,我的所有成绩都属于祖国。”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领域,但相同的是一颗拳拳赤子之心,这就是两位大家身上所体现出的真正“中国精神”。

 

正是由于这种精神,钱学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韩美林取得了令世界叹服的艺术成就。

 

 

▲韩美林与钱学森先生之子钱永刚教授

 

当谈及教育,两位大家的理念也如出一辙。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时,钱老感慨地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沉重的“钱学森之问”,是关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而如今,韩美林也常常对当今的教育深思熟虑:“为什么许多孩子失去了对世界的认识与担当的伟大理想?”

 

显而易见,我们的教育模式需要反思、需要改进。

 

 

▲韩美林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

 

今天,在建校150多年的潞河中学,“钱学森班”的冠名是一种回答。这所中学通过初一初二的学习选拔,为品学兼优且兴趣广泛、同时又对科学研究有别样追求的孩子,提供初三高中全打通的一站式不间断教育模式。在“钱学森班”,将不仅有课堂上的基础知识传授,还有走进国家级研究基地参与实验的研学机会;不仅有各门基础学科设置, 还有美术音乐体育等全方位的兴趣培养课程;这里不仅是孩子们学习路程上的新起点,更是他们树立远大志向、为祖国活出精彩一生的培育沃土。

 

听闻如此幸事,韩美林早早便做好准备,挥毫题写了《钱学森班》四字颜体楷书,并在今天的冠名仪式上与潞河中学校长徐华完成了捐赠交接,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韩美林与潞河中学校长徐华完成《钱学森班》书法捐赠交接

 

韩美林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走到讲台前,动情演讲,为学生们回答“钱学森之问”鼓劲儿加油——



“同学们,我没有你们幸运,初中只读了几个月、三个月突击高考、十九岁考上中央美院,靠得是一股不怕困难、拼命想要学习的劲头儿。记得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接受‘和平艺术家’领奖时,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话,‘祖国,我尽力了。’我觉得,只要我活着,就要竭尽自己的所有力量,不断地再学习再进步,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做更多的贡献。

 

为什么提到祖国和老师这两个词我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感动落泪?因为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深知咱们的祖国是我们的根,深知人生路上的老师是我们的恩人。我特别希望你们能以实际行动回答好‘钱学森之问’,让祖国骄傲,也告慰钱老先生的在天之灵!”



随着一曲《心的旋律》童声合唱响起,潞河中学的校园里,澎湃着青春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