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是七夕,是一年一度的中国情人节,浓郁的节日氛围贯穿于大街小巷,东西方的浪漫跨越时空交汇在一起,见证了无数唯美的爱情。同时,七夕在中国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女儿节”。
七夕节,女儿节,该做些什么呢?请打量三地韩美林艺术馆。
杭州韩美林艺术馆:七夕红妆乞巧会
8月17日,在杭州韩美林艺术馆,七夕红装乞巧会如期举行,穿着一身身柔美的汉服,母女、姐妹、闺蜜们结伴而来,清茶一杯,小点一碟,共度七夕。
在汉代,在那个牛郎织女还没有在一起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女子在七月七日穿针的习俗。后来它的节日内容越来越丰富,成为一个充满女性元素的女性节日。每逢七夕节,妇女们就聚集在一起穿针乞巧,瓜果聚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了解了七夕节的习俗后,讲解员又叙说了汉服背后,那沉寂的历史。
此时大家已经穿上了华美的汉服,却还少了一样古人在夏季必备的配饰——扇子。
一方绢帕绷出扇面,一抹印花点缀风雅,一节细竹撑出轮廓,一坠流苏摇曳生姿,谈笑间用一双巧手制作一把“轻罗小扇”,这个七夕,只属于红妆佳人。
最后,摄影师来为大家拍摄写真,你看这“一招一式”,是不是挺有范儿的呢?
母女、闺蜜、姐妹......女儿节里展巧手,团扇轻摇,仿佛穿越回到古时候!
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缘定美林艺术馆”
还记得儿时的故事里,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都会相约鹊桥,十分珍视这一年只有一次的见面机会。如今,七夕依旧是青年男女共叙缘分的好日子,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就组织了一场方便青年人交友联谊的艺术体验活动。
这种情感的交流也不单纯狭隘在爱情的定义上,而是给大家提供一种艺术氛围,在繁忙的都市工作之余,放松身心,更多地结交热爱韩美林艺术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管是同学还是同事,大家积极报名参与活动,每个人都完成一幅自己满意的画作。当然,若是在共同创作的过程中,能促成几对男女朋友,那么也是一份难得的天赐良缘,可谓“缘定美林艺术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青年朋友们对南北两个展区进行了细致的参观,从书法到绘画、从天书到岩画、从装饰画到染织布、从陶瓷瓶到紫砂壶、从紫檀木雕到青铜雕塑,在每一件展品前,都细细地跟着讲解员听介绍、品艺蕴。有人惊讶韩美林的作品数量之庞大,有人点赞他的作品种类之丰富,有人被小动物画中艺术家真挚的情感打动,有人被大型雕塑的磅礴气势所震撼。
参观结束后,大家齐聚南展区,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体验之旅。才子佳人们以刚才参观的韩美林艺术作品为灵感源泉,以油画框和油画棒为创作画材,肆意发挥想象,用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位男士拿出自己刚刚拍下的喜欢得不得了的小老虎画,有模有样的临摹起来,品红品绿的颜色搭配加上中国陕北的民间剪纸风格,画完后还真是与韩美林的原作有几分形似。大家问他为什么特别钟情这件作品,他幽默地说:“因为韩老师的画中有字,题跋’虎头虎脑不虎心’,我以后要是谈感情,这几个字就是我的座右铭。”
一位女青年外表非常优雅和安静,看了她的画作,又让大家感受到了她内心有一股勇往直前、追逐梦想的强大力量。她的灵感来自于韩老师的长马卷,加上自己的想象,几匹飞奔的千里马跃然纸上,有实有虚、错落有致,正如她所说:“看了韩老师的作品,自己就有了爆发小宇宙的冲动,确实不应该虚度青春年华,无论事业还是感情,都要努力去争取。”
一幅幅个人画作,各有各的风格,正像字如其人的道理,或许画中也能看到每个人的心性吧,青年朋友们在共同的艺术体验中也加深了彼此的认识。
会有多少对爱人“缘定美林艺术馆”呢?让我们祝福他们,共同期待!
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一起做生活的设计师
源于生活的艺术,让生活变得更艺术。
作为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基地,银川韩美林艺术馆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在七夕佳节,推出《穿针引线做绣品·扎结染色做抱枕》社会大课堂,特别邀请青年匠人吕希勤、王舜,与大家一起分享扎染的趣味。让美好温情的七夕节,散发出浓浓的爱意。
扎染,一门古老且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手工艺。“以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除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今年七夕,在贺兰山下,他们用自己的巧手,在朴素的白布上,扎一个属于自己的纹路 ,染一个属于自己的调调的扎染抱枕,让艺术真正地融入在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里。现场色彩斑斓,大家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制作方式表达了对传统七夕的热情。
现场,工作人员设置了游戏环节,你来比划我来猜,点燃了现场的气氛,两队比拼异常激烈,不同的CP,斗智斗勇。用搞笑的肢体语言加大脑洞的想象力,将美好寓意的成语演绎出各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