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韩美林沉痛悼念他认识的第一个宜兴人
发布时间 2018-03-02
  

 228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5岁。今天上午8:30,汪寅仙的追悼会在宜兴举行,徐秀棠、吕尧臣等艺界同行纷纷前来悼念。追悼会现场庄严肃穆,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回忆了汪老在紫砂业界的功绩和成就,令人动容。

 

 


汪寅仙,1943年生于江苏宜兴丁山丁南村,1956年师从吴云根、朱可心等著名紫砂老艺人,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劳动模范。汪寅仙从艺60年来,酷爱紫砂陶艺、勤奋研习,不断创新,善于将自然美、原生态注入于壶艺之中。施艺严谨,手法独特,先后设计新品有三百多件套。其代表作品曾先后被多家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1998年韩美林与汪寅仙合作“光明世界”壶

 

2011年韩美林与汪寅仙合作紫砂壶《格骨尚在》

 

作为汪寅仙生前挚友并曾共同合作过的伙伴,正在美国公干的韩美林,特意委派韩美林工作室和韩美林艺术馆代表奔赴宜兴,参加汪寅仙老人的追悼会。

 


艺术馆员工出发前往宜兴之前,韩美林在给他们的电话里深情说道:“我与汪老师是1979年,在北京故宫举行的宜兴陶瓷展览会上初次见面的。她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宜兴人。从那时起,我就跟她 ‘好’上了,也从此开始了我与紫砂几十年的不解之缘。几十年来,汪老师为紫砂陶艺传承人及广大艺术工作者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1980年与汪寅仙合影

 

▲从左至右:周桂珍、顾景舟、汪寅仙、韩美林

 

除了献上花圈,韩美林艺术馆员工还带来了一封唁电,表达对汪寅仙的哀思。


 

 

 

汪寅仙先生家属及治丧委员会:

 

惊悉汪寅仙先生辞世噩耗,不胜哀恸。数十载过往历历在目,谈笑音容悠悠眼前。甫料得享天年之际,竟驾鹤西游,能不令人叹息而掩涕?

 

汪寅仙先生生于宜兴紫砂世家,是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师,作品为人竞相珍藏,门生弟子享誉海内。先生平素为人朴实低调,勤奋治艺,堪称楷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传道、授业、解惑,令世人景仰。挥手兹去,实乃紫砂艺术传承发扬之殇,中华文化之殇。

 

逝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谨代表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和杭州、北京、银川三地韩美林艺术馆对汪寅仙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向先生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韩美林

                               201831

 

 

宗师西归去,痛心伤永逝。我们在悲痛之余,沉痛悼念中国紫砂巨匠汪寅仙,默愿大师一路走好!

 

本文后附一篇汪寅仙老人于2011年撰写的文章《美好的回忆》,文中深情讲述了两人交往的友谊。

 

谨以此文,沉痛悼念中国紫砂巨匠汪寅仙老人。

 

美好的回忆

汪寅仙

 

我记得熟识韩美林老师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期,韩老师首次来宜兴,由陶瓷公司生产技术科通知紫砂工艺厂研究所的大部分人都去听课了,韩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艺术经历,并在60年代受过政治打击,坐过牢,在牢房中度过非常时期,他是个非常坚强的人,看到蜘蛛的生活动态,天天吐丝结网,生生不息,他对小草小花小虫的小生命都非常热爱,并都有他的画作,蜘蛛生生不息的精神鼓励着他,当他平反出狱后,他努力拼搏并为社会做出奉献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我被他那崇高的精神所感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汪寅仙

 

1982年春,韩老师再次来宜兴,住在丁山饭店,那就是丁蜀镇最好的宾馆,这次他为丁蜀镇和陶瓷公司的上下头面人物画了不少精陶挂盘,画的都是用彩笔画的鲜艳夺目的小动物,也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娃娃,消息传开后,争取他画的人越来越多。我只能在下班之余去看看他,看到他那么辛苦,我不敢开口要画,韩老师也几次给我画了盘子,老是留不住,经常给别人拿走了,他只说:“寅仙,你太傻了。”后来他还是给我画了盘子,至今我还保留着。

 

前几天,王志刚从北京回来,特地来看我,并受韩老师之托有两件事要我协助,我当然高兴,这是对我的信任,应该尽力配合,一是韩老师又画了五十个壶样,一个月后,他要来宜兴亲自画壶。第二件事,要我回忆一下过去与他合作的几段经历,我觉得也很有必要,我这几天也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韩美林周建萍夫妇与汪寅仙

 

我有幸地为韩老师的设计而作,是我的机遇和缘份。第一次合作在1982年,他住丁山饭店,因我家离饭店并不远,一天晚上,我去看他时,他突然问我,并拿出他的速写本给我看,他画了瓶子和小水注等等,他指着几个小罐问我这些东西能做吗?我看了他画的效果图,觉得线条简练可爱,我说,我来试试吧!我用几种泥色,每个样做了三件,一口气做了四样小水注,一个小扁壶,韩老师来工作室看了很高兴。开口就说比他的样稿更好看!这句话他是在鼓励我的,经他的画刻出来的效果更有新鲜感,艺术味道浓浓的,很多人羡慕。后来,我们研究所有几位工艺技术人员,争取要韩老师的画稿,引起一股热。这批小水注等烧出来后,被香港双鱼公司主管叶荣枝先生看重买走。并有小批量订货。我做的小扁壶,被香港锦锋公司买走,一个小样也没留着,看到他们这么高兴,我也高兴。

 

 

 

1988年下半年,韩老师又被青睐宜兴,这次他是有备而来,我不知道他总共画了多少图纸的壶样,我看到有好多工艺技术人员拿到了他画的图纸,这些图纸都是由陶瓷公司拿到厂里发下去的额,我的图纸由韩老师直接给我九个壶样图纸,我拿到图纸非常高兴,我是个急性子的人,把手里的一切都放下,花一个多月的时间,赶制了九个壶,为了又好又快地完成这批作品,想趁韩老师在宜兴期间把字画刻上,我不分白天黑夜地赶制,白天在工厂做,大部分壶的另件,下班后,每天用饭盒装上,带回家里做,因这批东西太好玩了,我在做的过程中,也带着玩的心态去做,所以,也非常来劲,特别是做小放牛壶,椭圆的壶形壶嘴是个牛头,壶把为牛尾,壶盖上骑着一个放牛娃,线条简洁生动,通过韩老师的书画,更显雅趣,该壶现在收藏在香港茶具文物馆。

 

 

 

又如荷花青蛙壶,小天鹅壶,江湖多白鸟壶,花蕾及光壶等,每个壶都有韩老师的诗书画,他将动植物的形态构成简洁的壶形,又将各具图案的字画刻于壶上,他写的古文字也有所创新,他设计的壶上,用艺术字装饰,更是相得益彰,极具民族性和装饰性,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为现代人所青睐,我们合作的双竹提梁壶,壶身很简洁,短竹枝为壶嘴,两根细长的竹枝绑在一起环城壶的提梁,壶摘手是一段弯弯的细竹,形式新颖别致,壶做好后,韩老师写刻上“气蒸阳羡三春雨”,另一面是画刻上了潇洒的竹,我觉得这几个字的装饰非常特别,把雨滴化成字,把句子化成雨,散在竹林间美妙维肖,把宜兴古杨羡的美景也纳入壶中,我觉得真是才智过人,非同凡响,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这些小壶烧好后,变成了抢手货,当时,香港四家客商都要,没法开交,最后只能分成四份,按抽签分配。由于当时的时间紧,每个壶我仅做一件,没有留下实物,只能留下作品照片。回忆当时大家都这么喜欢而高兴,没有为韩老师留过一件作品深感遗憾和歉意。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1998年的下半年,韩老师又设计了一百多新壶样图纸,由他学生王志刚来宜兴找我看样合作,因为这次数量大,一部分由宜兴精陶王俊华厂长代为安排,他当时请了实力派人物有施小马,江建翔,陈国良,刘建平等,配合得非常好,我也发动学生吴亚亦,赵兴生,高建芳,丁洪顺,魏志云,邹玉芳,周新保以及我的儿媳挑志源吴亚萍,女儿婿挑志泉,鲍迁博,侄女汪叶做的数量也最多,我自己做了两件,总共做了六十多件壶和小品,在创作过程中都由我来把关,特别是掌握比例及细部的处理等。

 

 

 

1999年春,韩老师将这批作品和他诸多的艺术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大型艺术展,并邀请部分作者和我全家到北京参加开幕式,在开幕式上,人流如潮,媒体也做了大量报道,轰动了整个北京城,此情此景,给我留下了美好回忆。

 

我能与韩老师多次合作,这时缘分,通过合作交往,使我学到了不少增长了知识,从心底里佩服他的刻苦精神,聪明才智,她的艺术空间之大之深是少有的。仅从壶艺的设计,他将动植物的形态概括提炼,构成简洁生动形态各异的造型及图案,又极大地反映了中国民族性及装饰性,他设计的壶样,把他的文字图案完没的结合,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并称之为“美林壶”,同时引来了一股竞相争购的收藏热,这是艺术魅力所产生的效应。每当我配合一次,就有很大收获。在配合过程中,先是品味他的设计思维,并把它当作游艺,由于我是专搞造型设计,所以喜欢玩造型艺术,他设计的总给我有一种新鲜感,虽然赶得很辛苦,但心里总是乐滋滋,与韩老师的合作机会难得你非常留恋,由于水平有限,只能肤浅表述。

 

 

2012年与汪寅仙探讨紫砂

 

2015年与汪寅仙探讨紫砂

 

韩老师这个人刚强正直,心地善良,他为社会做出的奉献,无法估量。他与我们之间的友谊深长,他的书画,他的天书等艺术,我们永享,我们祝愿他身体健康,为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力量。

                                 汪寅仙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