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只有素质全面,才能优雅跨界
发布时间 2016-03-29
  

 

韩美林2016年博士研究生面试现场


今天下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会议室,韩美林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面试顺利进行。今年,韩美林将招收1名“跨界艺术设计与综合视觉表现方向”的博士生。


通过资料审核、初试后,4人进入了今天的面试。考生中,有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教师,有从意大利学成归国的设计人才,也有清华大学即将毕业的硕士。


 

面试考官合影


2010年,韩美林被聘为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2012年,韩美林经过积极奔走和努力,在教育部、清华大学的全力支持下,首开先河,第一次招收了专业理论实践突出、免考英语的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界与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此后连续四年,韩美林继续招收英语免试的博士生。2015年7月,第一位免试英语的博士生陈楠已经毕业。至今,仍有三位在读博士。


谈起跟随博导韩美林治学的感受,四位博士感触颇深。


陈楠,清华大学2012级博士生,现代设计与理论研究方向,已毕业。


韩美林与他在清华大学招收的

第一位博士生陈楠毕业合影


“韩老师认为,对于艺术设计学科的研究生而言,突出专业实践、强调动手能力、用作品和实力来说话,这是最为重要、也最有说服力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也是以此作为自我鞭策的重要准则。这段珍贵的学习期间,除了潜心研究汉字设计的学术课题,我有幸参与了韩老师领军操刀的一系列重要国际、国家级设计项目,积累了重要的实践经验。记得博士毕业‘出师’之日,导师送了我一本他的手稿本,在扉页上赫然题写:‘陈楠日课,低头拉车’。韩老师对我的勉励和期待都融入其中,既是告诫我尽管博士毕业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创作、积累搜集;又是勉励我要厚积薄发、巩固提高。作为一名从事艺术设计20年的专业教师,我会以韩老师为榜样,研究他的艺术思想与教学方法,将这种可贵的专业精神传递给更多的热爱艺术与设计的年轻人。”


熊开波,清华大学2013级博士生,现代陶艺研究与创作方向,在读。


 

韩美林为博士生熊开波示范创作


韩老师教学生,不是纸上谈兵,更多的是言传身教。他率领‘韩美林艺术大篷车’每年在国内外采风创作,39年来从未间断。入学以来,我跟随韩老师的艺术大篷车创作团队一同到河南禹州、江西景德镇等地,一大半时间都是在陶瓷产区进行实地学习。韩老师亲自指导我拉胚、盘泥、上釉、烧制,引导我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运用到陶瓷的创作当中,鼓励我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韩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导我要保持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源头,要保持激情和创新,就必须‘下去’,扎根传统。”


沈磊,清华大学2014级博士生,跨界艺术设计与综合视觉表现方向,在读。


 

韩美林向博士生沈磊展示手稿本


“我是学跨界设计的,怎样做好‘跨界’的艺术探索,我认为韩老师自身就是最成功的例子,他能结合自身的经验,给予我最好的指导,所以当时毫不犹豫就报考了韩老师的博士。后来通过与韩老师的近距离接触,我发现他的作品之所以这么时尚而又现代,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对社会、对时代的敏锐度。他最常与我们讨论的,不仅仅是艺术理论和创作手法,更多的还有历史、哲学,甚至还有大数据和引力波一类的前沿科技等。韩老师彻底改变了我的艺术观念,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有人性的温度、对社会的关怀,闭门造车、冥思苦想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


景怀宇,清华大学2015级博士生,跨界艺术设计与综合视觉表现方向,在读。


 

韩美林与博士生景怀宇讨论设计排版


“韩老师的艺术跨越了各个门类,当今无人能出其右。但在我眼中,韩老师的人格更值得敬佩。生活中,韩老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大家长,幽默又慈祥,关怀我的学习和生活。但教学中,他又是要求极其严格的一位导师,要求我们将100%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创作中,因为他笃定一个信念,要为国家培养的是栋梁级的人才,这是他对学校、社会和国家的一个承诺。他将自己的数千件作品无偿捐赠给国家,还设立了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在全国建立了九所希望小学,设立艺术励学金,资助优秀艺术团体和文化遗产传承人。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是祖国和人民培养的,要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社会。”


 

博导韩美林与他的四位博士生


今天的博士生面试持续了近三个小时。从学习目标和计划,到艺术理论基础,再到动手实践能力,韩美林对4位考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韩美林表示:“今年招生,我首先要求学生有正确的艺术观念,强调在艺术实践中坚持民族性、现代性。其次,还要考察学生的基础、悟性和综合能力,考生们以前虽然各有专业,但跨界设计就要求他们对各种材料、工艺和制作程序都了然于胸。在我看来,只有素质全面,才能优雅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