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位列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在民间,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的美誉。
2015年6月3日—6月7日,“韩美林艺术大篷车”来到了河南禹州。这是时隔14年后,韩美林再下禹州,在这座“钧瓷之都”指导钧瓷艺术。
2001年7月,韩美林与夫人周建萍
来到禹州考察
2001年7月,韩美林在苗家钧窑
考察钧瓷标本
在禹州的这几天,韩美林考察了中国钧瓷窑炉博物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苗家钧窑,从设计、塑坯、施釉、烧制等角度,全面考察当下禹州钧瓷烧制的现状。回京后,韩美林即刻构思创作,不日将再次前往禹州,正式开始新法钧瓷的制作。
2015年6月,韩美林再下禹州
指导钧瓷艺术
2015年6月,韩美林在钧炉博物馆
为钧瓷窑炉添柴
2015年6月,韩美林在苗家钧窑
指导工人拉坯盘泥
钧瓷之美,美在窑变。铜红釉的成功创烧,呈现出深浅不一、变化万千的瑰丽釉色。青者若蓝天,月白胜美玉;紫的像熟透的葡萄,红的如盛开的牡丹;蓝紫相间的,如蔚蓝水光中泛起的片片紫浪;紫红相映的,又似莹润的玛瑙。
韩美林钧瓷作品
钧瓷窑变,全靠天籁神力,不受人力控制。原料、燃料、配釉、窑炉形状、位置、季节、时间、风向、风力、气压、温度、湿度等,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对钧瓷的窑变产生影响。即使是同一个窑内的作品,由于放置位置、烧火方式、窑内空气成分的分布、出窑次序等因素的不同,也会影响钧瓷的烧制和釉色变化。故而,钧瓷又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无双”之说,令人感叹“无限风光在险峰”。
韩美林钧瓷作品
历经了唐、宋、金、元、明、清各代,钧瓷艺术几经兴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间艺人和专家的不断试验,钧瓷艺术才恢复元气。这其中,最为执着、在瓷区待的时间最长、创作作品最多、影响和贡献最大的,莫过于韩美林了。韩美林对钧瓷情有独钟、热爱有加,他常说:“钧瓷就像大美人,天下无人不爱、无法不爱。”
韩美林钧瓷作品
自1986年以来,韩美林曾多次来到禹州,亲自拉坯、盘泥、烧制,设计创作了大批造型优美、器型新颖的钧瓷和多种钧瓷陶艺作品,突破了历史上“钧不过尺”、以及钧瓷只限于洗、钵、尊、碗等传统造型的局限。
2000年起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的韩美林,不仅对中华民族独有的钧瓷艺术操心不已,而且大胆创新钧瓷陶艺作品,摆脱了传统陶瓷功能特性和规格化的生产模式,以纯艺术的崭新面貌,展现出独特的风范,为钧瓷造型艺术的创新开创了先河。
《瞬逝与永恒》 韩美林雕塑作品
图左三为钧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