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耕计划”遇见清华美院:在百年学府中叩响美育未来之门
发布时间 2025-11-14
  

11月10日,由韩美林艺术基金会豆豆基金、清华大学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教育局、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教育局联合主办的2025“春耕计划”,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正式开营。来自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46位美术老师,正式开启为期6天的美育共建之旅。

 

冬日清华园,校园静谧,树影婆娑。11月13日,“春耕计划”的老师们带着对美育的思考与期待,走进百年学府清华大学,在浓厚的学术与艺术氛围中,开启了一场融合传统、设计与未来的美育拓展之旅。

 

▲“春耕计划”的老师们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微风中,老师们漫步于水木清华的校园之中。红砖砌成的百年建筑、图书馆的静谧庄重、教学楼的现代气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诉说着这座学府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人文精神。这不仅是一次校园参观,更是一次学术氛围的切身感受。

 

艺术家、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创始人韩美林,同时也是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有着深厚的缘分。参观清华美院,老师们也能感受到艺术家的成长与情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是以艺术为核心的专题性博物馆,其创立得益于清华大学的艺术学科,也是此次“春耕计划”研学的重要目的地之一。13000余组件基本馆藏,直接继承了原中央工艺美院为配合教学科研而构建起来的收藏体系,包含中国古代书画、陶瓷、家具、织绣和外国工艺美术品等类别。

 

▲“春耕计划”的老师们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在这里,老师们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参观了《人民的“形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之路》《一千零一页:来自琉森的漫画艺术》《祝大年的自然诗》等展览。展览精品荟萃,无问西东,丰富的馆藏为教师们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美学认知体系。大家不仅看到了“美”在不同时代、不同媒介中的多样表达,更深刻体会到,美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春耕计划”的老师们参观《人民的“形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之路》中展出的韩美林作品

 



▲“春耕计划”的老师们参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览

 

参观结束后,“春耕计划”的老师们聆听了韩美林的第一位博士生、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陈楠的讲座《设计思维与方法》。

 


陈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视觉传达设计系书记、副主任,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副秘书长。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首批国家艺术基金、中国设计十杰、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得者。中央八部委组织实施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子课题“中国古文字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播”项目负责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设计者之一,奥运火炬手。参与国际奥委会、伦敦奥运会特许设计开发等重大设计项目,主持设计制定国内特许设计最早的规范性文本。作品获德国红点奖、纽约TDC、A' Design、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等国际奖项。出版《中国汉字设计史》《汉字的诱惑》《设计思维与方法》等20多部专著,倡导研究型设计,致力于对中国传统设计思维装饰美学的研究与活化创新。主讲课程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陈楠教授不仅深入解读了《人民的“形式”》的展览作品与时代精神,还带领大家细致剖析了艺术家韩美林雕塑与绘画作品中的线条语言与民族美学特征。他从宏大的历史视角出发,清晰梳理了不同时代的设计思潮与风格演变,为在场教师构建了一个系统而开放的设计认知框架。

 


▲陈楠教授为“春耕计划”的老师们带来一场主题为《设计思维与方法》的讲座

 

值得一提的是,陈楠老师作为2004版全国普通高中美术教材(人美版)设计学部分的编者,并承担了视觉传达设计全部四门课程的编写任务,具备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教育视野。他从“设计思维与方法”这一核心主题展开,通过对大量经典案例的剖析,将抽象的美学原理娓娓道来,让老师们深刻理解了设计美学的深层逻辑。

 



▲“春耕计划”的老师们认真聆听

 

讲座现场反响热烈。教师们纷纷表示,这场高水平的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扩容,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刷新,极大拓宽了大家的艺术视野,为今后在乡村美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本土文化中汲取营养、进行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丰富的方法论启示。

 

▲“春耕计划”的老师们与陈楠教授合影留念

 

从校园文化的浸润,到博物馆的视觉盛宴,再到名师课堂的思维激荡,此次清华之行是一次系统的美学充电,更是一次教育使命的深刻唤醒。期待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一束光,照亮更多孩子通往美的道路。

 

“春耕”之旅仍在继续,美的故事,正在被共同书写……

 

“春耕计划”美育共建项目,由韩美林艺术基金会豆豆基金支持,专注于为欠发达地区的美育教师提供专业成长支持。项目通过组织展览参观、名家讲座、艺术交流与实践创作等综合性研学活动,为在讲台背后默默耕耘的教师们推开一扇窗,帮助他们将美的感知转化为照亮课堂的温暖力量。

 

该项目于2023年率先在青海省西宁市落地,2024年进一步扩展至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截至目前,已有51名教师直接受益于此项目,间接受益儿童高达六千名,展现出持续而广泛的教育影响力。

 

 

 

- End -

 

 

撰文|姬明星

摄影|王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