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大美・慈善信托”
首笔资金赋能四川德阳美育
近日,“建信信托丨天地大美・慈善信托”首笔爱心资金赋能实践──“2025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美育共建项目”,在德阳市东林路小学隆重启动。该项美育共建项目聚焦乡村美育领域,通过系统化培训与工作坊实践,推动美学教育、艺术创作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为当地师生搭建专业美育平台,助力城乡美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天地大美・慈善信托
源于艺术初心,扎根公益土壤
“建信信托丨天地大美・慈善信托”于2024年4月由建信信托、青年艺术100、韩美林艺术基金会联合倡导设立。其中,建信信托担任受托人,负责信托资金的专业管理;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担任项目执行人,提供慈善项目方案与落地支持;青年艺术100依托平台资源,联动青年艺术家参与公益实践。
“天地大美・慈善信托”的名称源自《庄子・知北游》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寓意以有力的美育行动,发掘无声的乡村之美、潜移默化滋养心灵之美,最终实现“美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让“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填补乡村青少年美学教育资源短板。


“天地大美・慈善信托”的委托人,是与建信信托有着深厚渊源的青年艺术家群体,也是建信信托“支持青年艺术──艺术家反哺乡村美育”公益行动计划中的核心角色。慈善信托首期资金的捐赠者(委托人)包括郝世明、孙子垚、吴谦三位艺术家;第二期资金的捐赠者(委托人)新增陈戈霖、程保忠、黄靖杰、凌海鹏四位艺术家,孙子垚再度参与。这七位青年艺术家均为不同时期“建信信托艺术大奖”的入围或获奖创作者。他们在建信信托多年的艺术展览以及艺术大奖的宣传支持下,实现了艺术领域的持续突破,如今以捐赠艺术品的方式回馈社会,让艺术力量从展厅走向乡村,成为连接青年艺术发展与乡村美育的重要纽带。
德阳美育实践
打造“知行合一、疗育互促”的教育课堂
本次“2025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美育共建项目”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课程输送,而是创新性构建了“美育浸润、美愈育人”的新型教育模式,旨在搭建一个“知行合一、疗育互促”的专业平台,将美学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疗愈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既关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也重视学生心灵成长需求,形成“理论+实践+案例”的立体化培训体系。

项目汇聚了九位国内艺术教育与艺术疗愈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美育促进孩子情感与人格全面发展”展开多维度教学。一方面,让孩子主动感知和参与艺术,而非被动接受技能训练,培养其观察、思考、批判与审美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通过艺术唤醒生命”的教育愿景;另一方面,借助绘画、戏剧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帮助释放压力、修复情绪创伤,引导学生在理解艺术的基础上,将创作转化为自我探索的工具,借助艺术疗愈方法预防心理问题;同时,也帮助教师掌握在课堂中融入艺术疗愈活动的方法,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支持工作,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项目的实施效果获得了当地师生与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参训教师表示,此次学习不仅拓宽了对美育与艺术疗愈的认知边界,更掌握了可直接应用于课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未来将努力让每一间教室都充满“艺术温暖的阳光”。可以说,项目为城乡美育资源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思路,有望推动区域教育质量实现质的提升,让乡村孩子也能平等享受优质美育资源,点燃艺术梦想。


未来展望
持续深耕乡村美育,多维贡献信托智慧
未来,“天地大美・慈善信托”将以四川德阳美育项目为起点,将“美育+美愈”模式沉淀为慈善资金规划应用的范式之一,持续深耕乡村美育领域,让更多乡村青少年有机会接触艺术、感受艺术,实现“以美育促成长、以艺术助振兴”的目标。
“天地大美・慈善信托”将进一步强化“金融+艺术+公益”的协同效应。建信信托、青年艺术100和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持续联动,吸引更多青年艺术家参与捐赠,同时邀请艺术院校专家、一线教师共同研发标准化美育课程体系,丰富慈善扶持项目的内容供给。
“天地大美・慈善信托”的持续推进,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美育动能”,更将传递“艺术向善、金融向善”的理念,让慈善文化在全社会广泛传播。
(文章来源:建信信托)
编辑|贾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