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爷爷什么时候才能来看我们?”
青海平安区小峡中心学校一年级的学生王子晨追着问美术老师。韩美林是我国当代艺术家,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者。
平安这个位于高原的西部县城,小学生们最爱上的是美术课,最崇拜的偶像是韩美林,最近他们还在平安驿搞了个「艺术展」。
但就在一年前,当城里孩子在用3D建模造自己的编程小汽车,平安区的乡村孩子还在用废弃瓶子做笔筒或者剪纸。
▲“‘盒’而不同——高原童心的N种可能”儿童艺术展迎来第一批观众
7月23日,在平安区政府的支持下,阿里巴巴公益联合韩美林艺术基金会举办的「“盒”而不同:高原童心的N种可能」乡村儿童艺术展开幕。乡村孩子的253件作品展出,作品包括绘画、手工艺品、立体装置等。
这些作品或许看起来并没有那么“惊艳”,但是美育带给乡村孩子的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一年前,阿里公益联合韩美林艺术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发起「与美童行」儿童美育课堂公益项目。爱心网友在淘宝天猫购买带有「公益宝贝」标识的商品,就会捐出至少2分钱的善款支持公益项目落地,其中就包括「与美童行」项目。
2025年1月12日,一辆载着10000多个艺术手工盒的卡车从东海之滨启程,横穿大半个中国来到青海平安区,分发到平安当地的20所小学。
▲“与美童行”手工艺术盒送抵青海平安区
“盒子非常精美,我们老师收到手的时候就很惊喜,更别提孩子有多高兴了。”这是小峡中心学校周娜老师收到手工盒的第一反应,她负责一年级学生的美术教学工作。
艺术手工盒分为难易两个版本,并有配套相应的美术教材和课程视频,包装上印有韩美林老师创作的动物图案。
“美育是从孩子拿到盒子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我们投入了很多精力设计外包装,希望手工盒不仅仅是一份教学用品,更像是一份礼物,让收到礼物的乡村孩子拥有配得感。”韩美林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周建萍说道。
▲“与美童行”艺术手工盒
或许因为看起来并不太“实用”,美育很容易成为教育体系中被忽视的一环,手工课更是被看作“没什么用”,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资源相对不足的乡村地区。
折纸、黏土、蓝染、丝网印刷、3D打印……城市孩子的美术课堂里的“花样”越来越多,但乡村里美术课堂还在使用老旧过时的教材,孩子们只能做简单重复的临摹,“少有的手工课也是些废物利用,比如把塑料水瓶改造成花瓶,孩子们兴趣不高。”周老师介绍道。
城市孩子轻松驾驭的手工创作,对于很多乡村孩子而言却是不小的挑战。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笨拙而认真地剪裁、粘贴、涂抹,一步一步完成作品。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的不止是创造带来的美好,更是对自我能力的肯定——每一次笨拙的尝试,是对手部精细动作锻炼、也是对专注力的锻炼。
这略显艰辛的“不轻松”,孕育出超越手工本身的宝贵成长。
▲乡村孩子们举办艺术体验市集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手指的精细动作能激活大脑皮层超过50%的运动控制区,当儿童用剪刀剪出波浪线,用积木搭建立体结构时,他们正在建构空间想象力的神经回路。
用「与美童行」手工盒里的材料包制作完成一件作品,需要孩子们通过视频及文字理解操作步骤,并动手操作,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强系统思维能力。
在一堂堂手工课里,周老师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从读不懂步骤说明到可以独立制作。松果猫头鹰等作品在手中诞生,孩子们把它们捧在手里,脸上写满了成就感。
▲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执行秘书长陈丽华致辞
“艺术手工课是一把开启美育的钥匙,当钥匙交到孩子手里,门后是什么,应该由他们去定义。”在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执行秘书长陈丽华看来,想象力、创造力、系统思维力、审美力的提升,让乡村孩子在未来的学习成长中拥有了N种可能。
▲韩美林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周建萍(左)、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中)、阿里巴巴基金会副秘书长巧彤(右)一同观看艺术展
阿里巴巴基金会副秘书长、阿里公益平台业务负责人巧彤在艺术展开幕式上说道:“美育的价值,不在于培养多少‘小艺术家’,而在于点亮每个孩子内心对美的感知力。我们会和公益伙伴们一起,推动美育教育向更广袤的地区延伸。”
来源:阿里巴巴公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