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作的六集大型人文纪录片《韩美林》,5月27日-6月1日20:31在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播出。每天播出1集,连播6天。这是“近年来首部记录当代艺术大师的人物传记式大型专题片”。
5月28日播出了纪录片第二集《能者知变》。现将节目内容摘选于此,以飨读者。
韩美林:“我们都要跟着这个时代往前走,艺术是要不断创新,不断精进的,不能翻来覆去止步不前。”
哪件器物,略可剖白心迹?青瓷、釉陶?抑或《有孔的陶土》、《最大的钧瓷》?2022年春,韩美林将自我审视的眼光,投向了历年来创作的陶瓷作品,从中拣选着得意之作。两个月后,新近建设完成的安徽省美术馆即将面对公众开放。为了打造首场视觉盛宴,美术馆特地邀请了韩美林,前去举办个人艺术展览。
2022年5月25日,伫立于巢湖之滨的安徽省美术馆迎来了首批观众。作为开馆系列展览中的重头戏,“韩美林艺术展”以多姿多彩的展品、美轮美奂的艺韵,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在安徽“韩美林艺术展”的“素手丹心”板块内,陈列着钧瓷、青瓷、土陶等各类的陶瓷艺术作品,而一方极具巧思的圆形展示空间,则独属于十七把姿态各异的紫砂壶。这些或圆润或敦厚、或舒展或灵秀的紫砂壶,不止展露了高超的手工技艺,更呈现出韩美林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故而,享有“美林壶”之誉。
糅合传统神韵与现代意识的“美林壶”,如清泉入海,开创了千年紫砂的新造型、新思路。而其诞生契机,就来自紫砂艺术的发源之地——江苏宜兴。人过不惑时,韩美林慕名来到了宜兴丁蜀镇,寻访传统壶艺。在这片紫砂之乡,他锤炼出了一身精妙的紫砂技艺,还结识了世称“一代宗师”的“壶艺泰斗”顾景舟。
今天,在宜兴市文化地标——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主楼的北侧,坐落着一座韩美林紫砂艺术馆,主楼南侧则伫立着“顾景舟艺术馆”。两座紫砂殿堂,一南一北,凝然对望,似在追忆两位大师惺惺相惜的情谊。
与顾景舟大师合作制壶的日子里,韩美林一边探索着紫砂文化的绚烂世界,一边探寻着传统技艺的发展与明天。“一把草值钱在智,两块泥千金靠巧”,这般感悟,促使他频频与汪寅仙、周桂珍、鲍志强等名匠携手,践行紫砂艺术的创新之道。
无论何时,韩美林始终相信:中国最美、最好的艺术就在民间。自己如果不去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真实风貌,便好似树苗从泥土里拔出了根须,再难生长。正因如此,韩美林常会秉持着谦逊求知的心态,走进厂房、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寻找素材、汲取灵感。风趣的他,还把这种采风行动命名为“艺术大篷车”——就像电影《大篷车》里的吉普赛人,且跋山涉水,且欢笑歌唱。
“大篷车出发了!”——2023年6月,87岁的韩美林又一次发动引擎,带领艺术团队,奔赴青海三江源地区,追寻华夏文明的起源,找寻艺术的“三江源”。
从1977年骑着几辆破自行车开启首次行程,到如今乘飞机、高铁,驰骋于山川大地,四十六年间,“艺术大篷车”累积行程已达90万公里。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么,韩美林行了近百万里的路,收获了什么?答案就藏在这上百本的手稿本里。
数十年间积累下来的手稿本,摞在一起,好像一座小山。山里满满埋藏着 “大篷车”积攒的财富:山川、孩童、喜怒、酸甜……翻看这些落满图画、文字的手稿本,韩美林走过的每一程山水,皆历历在目。而若要追溯他行程最远、耗时最长的一次采风,当属1998年4月24日启动的“大篷车”万里行。
那次万里行,带给了韩美林难以言喻的心灵震撼。山东的面人,陕西的剪纸,江南的茶艺,无不引动他血脉深处的共鸣。一路上,韩美林忘我地汲取着养分,还不断地在从不离手的手稿本上记下所见所闻,以及炸裂于脑海中的艺术花火。他曾感触颇深地表示:我的创作基础就是脚踏实地地去体验生活,探索生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滚滚车轮,碾出辙印深深。满载故事的“艺术大篷车”,曾经多次驶进河南禹州。古时,禹州曾因出产钧瓷,得名“钧州”。“进入神垕山,十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的民谣,久久流传。时至今日,禹州神垕仍享有“中国钧瓷之都”的美誉。
年过9旬的苗锡锦自十几岁时便从事钧瓷制作,如今已成一代钧瓷泰斗。在苗锡锦的影响下,他的儿孙也投身钧瓷事业,肩负起了钧瓷技艺的传承发展重任。
在立足传统、探寻真脉的实践中,韩美林不断打磨自身技艺、风格,设计创作了数以千计的钧瓷佳作。出于认同,禹州钧瓷艺人们也将这些不同凡响的钧瓷称作“美林钧”。
历经十余年磨砺,韩美林于20世纪初期,烧制出大批“形、色、体、韵”卓然不群的钧瓷作品,肆意流淌的釉色,奇诡绝妙的斑点流纹,在钧瓷表面“窑变”成各种如梦如幻的图画,如神来之笔勾勒出各种天然景致。
2023年初夏, “艺术大篷车”来到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施洞镇。清晨时分,镇里的大集上已是一片热闹景象。鳞次栉比的摊位上,五光十色的手工艺品,牵动了韩美林的记忆。
二十年前,他便曾带领“大篷车”深入贵州采风,在施洞镇时,他不止向刺绣匠人购买过绣品,讨教过纹样。
二十年间,大山中的苗寨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闭塞的村子通了公路,过去乏人问津的手工艺品,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名片。身边洋溢的蓬勃生机,令韩美林倍感喜悦与振奋。
生长于乡土之中的传统工艺,为韩美林带来了无尽的艺术灵感,也使其创作之路越走越宽。近年来,他将老绣片、蜡染布、苗银饰品等手工艺品与陶瓷熔于一炉,打造出了一系列艺术精品。这些陶瓷盘,以泥土为胚,流淌温润釉色,承托起民间技艺的结晶,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千百年来,一块土地上人文生长的厚重历史。其中蕴含的文化力量,质朴而昂扬。
跨千山、趟万水,寻生命之美;经春秋、历寒暑,探艺海之源。在五千年文明的积淀中,他采撷着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淬炼着古为今用的新篇。他盼望,在这条文化寻根的大道上,邂逅更多的同路人。
- End -
文字整理|姬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