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江南好时节,良渚古城见春风。
昨晚,艺术家韩美林再次踏上良渚古城的土地,对雕塑《良月流晖》进行完善与提升。
2020年7月6日,韩美林受邀设计的杭州良渚遗址公园主题雕塑《良月流晖》正式揭幕,雕塑将良渚文化的文明精神,融入韩美林“古老又现代”的艺术风格,以雕塑语言向中华文明致敬。近三年来,雕塑《良月流晖》以其蓬勃向上之姿,迎接着无数前来良渚朝拜五千年文明的游客们。
▲韩美林设计的杭州良渚遗址公园主题雕塑《良月流晖》
《良月流晖》雕塑高20米,青铜、石雕材质。雕塑由基座、玉器和火焰三部分构成,充分彰显了良渚古城遗址的价值内核和精神延展。琮形基座象征矗立良渚大地的古城和水利系统。玉器的组合融合了天、地、人的意象。刻在玉琮上的神秘符号,来自远古的良渚陶器。圆形的玉璧既代表上天,也是古文字“良”的变形。居于中间的三叉形器,则代表人与天地的相互呼应。顶端跳跃灵动的火焰,象征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原动力。
韩美林此次来到良渚古城,正是秉承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对雕塑《良月流晖》进行提升与完善,极尽可能地将自己对这块“文明古地、文化高地、艺术圣地”的理解,更深入地融合到雕塑的设计和理念中。
▲韩美林在施工前用笔细致勾勒出自己的思路,山西宇达集团公司董事长卫恩科在一旁倾耳而听
为了不打扰沉浸在良渚古城文化的游客参观,韩美林特意选择了晚上闭园后进行雕塑的施工作业。江南连月的阴雨天气,晚上较低的能见度,无疑为施工增加了难度。
在艺术家韩美林的眼里,“雕塑是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理解的一种表现形式”。线条的角度与弧度,放置的方向与切角,都关乎作品表达的语言和方式。
▲韩美林在施工前用笔细致勾勒出自己的思路
尽管在此之前,韩美林已经与山西宇达集团公司董事长卫恩科、技术与施工人员就雕塑的提升沟通过很多遍,但对待艺术的严谨,让他在施工前又细致地讲解了一遍自己的思路与想法、微调的角度与方向。
▲韩美林登上升降机,近距离与工作人员沟通修改想法
担心远距离的讲解不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韩美林亲自登上了升降机,到达了雕塑6米的高度,现场近距离与工作人员沟通修改想法,确定修改点位。原本看着不大的铸铜球,实际直径有六十多厘米,稍微的误差都可能会让效果大打折扣。有了现场绘制的手稿,再加上韩美林的近距离指导,施工的工作人员表示信心满满。
▲韩美林在升降机上与地面工作人员挥手
沟通完毕,下面等待的工作人员连忙将韩美林扶出升降机。看着一群紧张的人,韩美林笑着说:“你们别紧张,这爬上爬下的我都习惯了,别看我87了,这点高度不算什么!”
▲韩美林眼含深情的注视着现场的一切
城市雕塑除了自身的雕塑语言以外,必须能与周围的空间、城市的文化意识相对话。从1991年韩美林工作室创作的第一件大型城市雕塑大连老虎滩广场的《迎风长啸》,到美国亚特兰大的雕塑《五龙钟塔》、日本真冈市的雕塑《青春》、新加坡樟宜机场的雕塑《回家》、广东新白云机场的雕塑《五云九如》、浙江上虞的《大舜耕田》,三十年间,韩美林创作的51座巨型城市雕塑,无不注重城市雕塑艺术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对韩美林而言,雕塑不是冒昧闯入城市的“坚硬巨人”,而是一位土生土长、满含乡情的“游子”,带着他对这片土地无尽的热爱,一头扎进这包容万象的怀抱里,以其满含着中国视觉的雕塑语言,诉说着对中华文明的无限敬意。
▲在黄色的闪光中,提升工作顺利进行
晚上10点,月光透过层层云雾散射开来。随着韩美林一声清亮的“好了!”,雕塑的完善与提升工作顺利结束。在环境灯的映衬下,在良渚古城静谧的环境里,悄然变身的《良月流晖》,散发着温暖又耀眼的光芒。
▲《良月流晖》的完善与提升顺利结束,韩美林竖起了大拇指
▲《良月流晖》的完善与提升顺利结束,大家鼓掌庆贺
又见良渚,良月流晖。再次来到良渚遗址公园的游客们,将不仅感受到一位艺术家孜孜不倦追求的东方美学态度,更能通过独特的雕塑语言,感受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底蕴。
▲韩美林与《良月流晖》
- End -
撰文|姬明星
摄影|韩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