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用古文字诠释中国文化能量
发布时间 2023-03-21
  

3月20日,《环球时报》发表了对韩美林的专访:用古文字诠释中国文化能量。

 

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似乎是一种来自远古的宇宙原始能量,在混沌中生发,慢慢生长出蜿蜒的线条,万物由此而生。它们时而享受生命的恬淡美好,时而与命运的苦厄激烈抗争,很多声音出现又消失,来去无踪,神秘莫测……前不久,这首特殊的管弦交响乐《远渡》在国家大剧院举行首演,引发文化界关注。其特殊之处不仅在于神秘、原始的意境,还在于,它的创作灵感来自著名艺术家韩美林的书法作品《天书》。首演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后,作曲家姚晨与韩美林携手登上舞台。他们的合作成为又一令人瞩目的“艺术融通”文化事件。去年,将传世绘画《千里江山图》化身舞蹈的《只此青绿》以“舞绘融通”的全新方式重现中华传统美学。“不同的艺术再不联合就跟不上这个时代了”。韩美林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感慨道。事实上,不止艺术跨界,对古文字长达半个世纪的追寻探索,让韩美林完成了对中国文化理解的四个跨越。

 

▲韩美林

 

跨领域:艺术再不联合就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韩美林的家,大气整洁又充满童趣:墙上的大型书画作品透着他耄耋之年的苍劲恢宏,沙发旁萌萌的小摆件则让人想起他设计的北京奥运“福娃”。桌案上是他刚写好的几张“天书”手稿——以古文字、符号为原型创作的书法或形象。“天书”的名字其实是国学家季羡林起的,“既然人类不知道它是什么,只有上天知道,就叫‘天书’吧”。

 

谈及那首跨界交响乐,韩美林仍难掩激动之情。“宇宙是无限的,音乐也是无限的。这首乐曲为艺术融合开辟了一个新的切口。音乐和书法、绘画的内核一样,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绘画是写实的,音乐是抽象的。”在他看来,艺术的基本规律都一样,绘画中的结构、字形、顿挫,音乐中的旋律线、轻重、转折、断连,舞蹈中的形体、动作、收放等,都是相通的。“天书跟音乐五线谱上那些小蝌蚪有什么区别?你看这些线条是不是旋律?”韩美林说着,在纸上随手画了一笔线条。

 

▲韩美林创作天书

 

由此,古文字给韩美林带来了第一个跨越:艺术领域的跨界。“现在到了不同艺术必须揉在一起的时候。如果艺术再不联合就跟不上这个时代了。”韩美林解释道,现在不是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而是各领域全面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做艺术家很难。“为什么现在世界上很少有大艺术家、大音乐家、大画家?就是因为很多艺术家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这个时代不仅全面发展,而且加速发展,要求艺术家也要全面发展。头顶音乐,脚踩文学,假如不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就称不上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家。音乐家如果没有文学修养,没有对形象理解的深度,只能称为匠人,加上个‘家’是不行的。”

 

跨规则:摆脱“艺术教条主义”

 

古文字带来的第二个跨越,是对规则束缚的跨越。文字历来被视为中国文明探究追溯的源头和根基。“文字之始,莫不生于象形。”象形不仅是中国文字的渊薮和特征,更赋予文字自然的灵性。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文字在积累知识、传承文化、促进交流中的意义与价值得以发展,但对中国文字的图形表现、审美认识与挖掘应用尚未充分展开。2007年,韩美林的首部《天书》横空出世。2021年 “天书”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迎来首次整体亮相。现在韩美林的第三本、第四本《天书》已交付出版。第五本、第六本正在创作中。

 

韩美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与古文字结缘从幼年就开始了。六七岁时,他家的巷子口有个药店,后院全是药材,一些大圆簸箕上铺着黄表纸,上面放着骨头和龟甲,店员说这是“龙骨”,能治病,上面那些文字他讲不出来。“龙骨我不懂,但那些文字在我的脑子里慢慢生根开花,当时我根本不知道这就是甲骨文。好奇的我把它们当成图画临摹下来。没想到,长大后,一收集就是半个世纪。”

 

▲韩美林创作天书紫砂壶

 

50年来,韩美林从甲骨、石刻、岩画、古陶、青铜、石鼓等历史遗存中记录了几万个古文字或符号。足迹遍布深山老林、黄土沙海,甚至海拔4300米的青藏高原。著名书法家启功笑称,韩美林是在办古文字收容所,并鼓励他把天书写下去。“古文字都是描下来的,只能说是资料,不能说是艺术。你能写出来就好了,你是画家,又有书法底子,别人还真写不了……”启功如此鼓励韩美林。

 

“我必须以艺术生涯中对美理解的深度,将古人创造的文化以现代审美意识去理解、创造,但在文字的结构上、字形上不伤害它。”韩美林说,“大家都说天书是新朋友,但实际上是老朋友、老祖宗,只不过我把它当小孩儿一样重新培养。”除创作《天书》,韩美林还将古文字的神韵融入水墨、陶瓷、紫砂、印染、木雕、铁艺等多个艺术领域。

 

▲天书壶

 

对韩美林来说,古文字的“自由散漫”具有巨大吸引力。它的一字多义、一义多字、一字多形、多字一形,对于画家是极强的诱惑。“它们形象上的多变能启发我造型和结构的多样性。小篆以后中国文字逐渐统一,但从艺术角度看,太板,没个性。我更喜欢2000年前小篆以前的文字。”

 

韩美林认为,现在中国的艺术创作大都是指定性的。古文字和岩画对他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让他摆脱了学院派“艺术教条主义”的束缚。“艺术没有‘维’,没有所谓七十二法,这一点我们祖先已经开了先河。我画画不要‘维’,不要‘三面五调’。‘感觉世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顿悟的另一个境界,是人类文化的升华。”韩美林说,古文字给他提供了这种感觉条件,得到了学院派得不到的东西,也决定了他艺术作品的个性。

 

跨时代、跨民族:既传统又现代的大文化

 

韩美林说,自己率先写“天书”是为了给美术界的人参考,看看几千年的文化里竟蕴涵着如此丰富的形象。“它绝对不会启发你去做那些‘铁片子一拧,绳子一绕,不锈钢球当头照’的雕塑!它教我们两个字——概括”。

 

在韩美林眼中,古文字是极度的“概括”,能启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古文字绝对有本事把你领到‘概括’的大艺术、大手笔、大气派里。它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看到它,还用得着到外面去拾人牙慧拿回中国当教师爷吗?”韩美林说,现在,中国绘画中所说的“形象感”很多都是洋教学的标准,但其实,中国古文字在这方面绝不逊色西方,它是既传统又现代的大艺术、大文化。《天书》出版后,西方奢侈品牌与韩美林合作,推出以天书为设计元素的限量版腕表、服装、汽车等。韩美林感慨,“古文字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公认的瑰宝和遗产,几千年还永葆青春,时尚而前卫。21世纪更是它展现风采的时代。”至此,古文字给艺术家带来了跨越时代和民族的新启示。

 

▲在故宫举办的韩美林天书艺术展吸引了很多孩子

 

在研究古文字的过程中,韩美林还得出一个结论:“有人说古文字有3000年历史,但我认为,中国古文字的源头是无限源,你不知道它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未来会向何处去。”韩美林认为自己是将被遗忘的古文字由负变正的那个“零”。

 

不止古文字,未来的艺术该走向何方?人工智能是否会改变艺术创作的未来?“人工智能绝对不会取代艺术家。区别在于,人工智能创作本质上是用技术手段控制的艺术创作,而艺术家的创作是通过人的本能感受刺激出来的艺术形象和作品。”韩美林认为,艺术创作不能脱离人的本性和本质。就像在工业化时代,人们更感觉手工制作可贵一样。因为那里有人的本能和温暖。

 

“未来,我们必须跟着时代走,而不能跟着潮流,潮再大也会退下去。”韩美林说,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如今数学、量子通信能覆盖生活中这么多领域。老教授以前学的数理化也得跟着时代进步。不知道什么叫费米子、光量子,怎么教现在的学生?科学家证实,利用核聚变,1升海水能释放出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将来人类也许就不需要挖地球上的煤、油了。“艺术也如此。未来,古文字、古文明也将给艺术释放巨大能量。”韩美林说,“一个中国的艺术家,若想走向世界,这条路应该是必经之路——古老的、民族的、现代的。”

 

 

来源:环球时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