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奏响的“似水流年”音乐会中,作曲家姚晨以韩美林艺术作品《天书》为灵感创作的乐队作品《远渡》迎来世界首演。
当天下午,艺术家韩美林、作曲家姚晨与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的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国家大剧院资料中心举办“天籁有声——韩美林天书艺术分享会”,活动由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冬江担纲学术主持人。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主持“天籁有声——韩美林天书艺术分享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冬江担纲学术主持人
分享现场,专家学者们围绕韩美林“天书”艺术的立场与走向,畅谈艺术家与作曲家的创新和自我超越,交流艺术审美的当代与未来,分享对中华文明深广的认知和体悟。
▲专家学者们畅谈艺术家与作曲家的创新与自我超越
▲“天籁有声——韩美林天书艺术分享会”现场
现将专家分享环节文字实录精选如下,以飨读者。(按发言先后为顺序)。
马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管委会委员
韩老师既是一位艺术家,同时也是清华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他带着很多博士生、硕士生,他的教学是让学生一直跟在他的身边,言传身教。不仅仅是教他学问,更多的是教他做人、做事。韩老师的方式对年轻人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学生身上能够看出韩老师的影子:非常的有礼,做事都非常细,方方面面考虑非常的周全。
韩老师用一生给学生讲授人生的学问。他一生经历非常坎坷,有各种不公,惊心动魄的、大风大浪的经历非常多,但他非常豁达、非常乐观地看待人生、看待挫折。之所以一个人能够走得长远,他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认识、对亲情朋友的认识,我想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们也能够看到,每次的活动韩老师各方面的朋友非常多,也来自于他对朋友毫无保留的一种倾情,更多的是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为学方面,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天书”,是韩老师花了几十年的心血,首先要收集、要整理,然后要研究,还要去写。点点滴滴能够看出来他对学问、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一种执着和一种勤奋。真正做学问不在于口头上说大话,就在于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所形成的大部头。
韩老师对艺术一直心怀小学生的状态,就像写“天书”,他是一笔一划非常认真地去研究,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形式、一种生命力。韩老师一直扎根于中国的文化,扎根于中国的大地之上开花结果,这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陈池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
清华大学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管委会委员
韩老师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是一个综合创造并取得突出艺术成就的艺术大家,他在陶瓷艺术、雕塑、设计艺术、公共艺术、绘画、文学、书法等领域,在艺术创作诸多方面,都取得卓越的成就。他的书法创作特别是草书和小篆写得非常好。韩美林是当代诸多艺术领域都能创作一流水平,体现综合创造才能的艺术大师。
书法和绘画同源。韩先生对文字的理解,是从艺术家角度的理解,他把陶文、甲骨文、金文及岩画、民间艺术中的符号集中分类归纳,有的可能是人物形象、自然形象,有的可能是动物形象,几何形象,整合归类创造出了“天书”,开辟了艺术创作一个新的领域。上次在故宫博物院的天书展览,我们看到了,《天书》中的形象因素被由于绘画、瓷绘、书法及蜡染艺术中,其天书因素变化出的符号图案相当美妙,用不同的色彩、形象,在其他艺术上呈现出来都相当的精美。
韩先生重视“民族民间”四个字,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立场,他从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里面吸收营养,这条道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艺术走向自强、走向伟大的一条必由之路,是一条康庄大道,我们必须要走出自己的当代艺术道路。
绘画和音乐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韩先生的“天书”就是无标题音乐。我们绘画里面的点、线都有节奏、有韵律。书法是一种抽象艺术,音乐也是一种抽象艺术,书法和音乐都有音律,把他们结合起来创造出“天书”,创造出《远渡》,把音乐和绘画结合起来,把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结合起来,把文字、书法、符号和音乐的乐章、旋律结合起来,给当代艺术、新媒体、跨门类艺术、跨门类创作,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白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
清华大学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骨干研究员
中国的陶瓷类型太多,先说钧窑。钧窑是中国传统的五大名窑,但是到今天钧窑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瓶颈。很多人总是把眼光给到华丽的釉色,但其实钧窑华丽的釉色是寄托在它厚重、讲究的形体上。韩老师在钧窑的当代性转型里面,特别是在造型上的突破,给予了相当多的陶瓷艺人以启示。造型语言特别的精简,不能多也不能太少,但是在有限的一条线中想要做出新意来,这真是带着镣铐跳舞,非常艰难。
韩老师在上世纪70、80年代做了一系列钧窑设计,从中可以看得到“天书”持续带给韩老师的营养,来自于岩画,也来自于传统的、古老的陶瓷上的文字。还有大家熟悉的紫砂,在韩老师紫砂的设计里面,看到文字的美,甲骨文、金文、岩画等,这里面都蕴含着韩老师在“天书”艺术创造里面一脉相承的新的思路,和与源头相近的中国式的创造方式。那些笔墨的转折,就像山峰一样的有力量。他把所有对待文字的力量、韵味之美放在这个简单抽象的单一线条之中。
换一种材料,书法的方式也在改变。像韩老师这样的年龄,竟然拿着刻刀在陶器上、在瓷器上、在泥土上直接以泥土为纸张来书写的时候,他的那种书法方式、表达方式,对力量、对结构、对空间的把握,就已经成为一个小宇宙了。
来自于陶和泥土的力量,让韩老师的生命本真压抑不住地呈现出来。韩老师的艺术创造是生命活力的,这个生命活力跟文化的修养和吸收是离不开的。
陈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首先是从文字学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谈谈我的感谢,文字学是研究汉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关注其音、形、意的考证与规范、标准。韩美林先生创作“天书”创作角度与文字学家不尽相同,他用全视域的方式面对古文字的整体不是局部。在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融入鲜明的个人艺术语言,绝不是考古式的临摹。他在揭示古文字艺术魅力的同时积极赋予个性与魅力的艺术语言。
韩老师的艺术设计是多元的,为什么他的作品可以获得人民群众的热爱,其天书作品的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他主张将古老的文字艺术带进到当下潮流生活之中,他将古老的岩画与字符塑造成具有很高艺术水准并受到社会欢迎的文化IP 。
传统文化的传承如果缺乏创新的有效传播,就会慢慢走向衰微。韩老师对于书法艺术与绘画语言的大胆创新探索让我想起董其昌所说的:书家自古未有学古而不变者。韩老师尊重传统重视民族文化,但主张有时代的创新与变化,面对如此古老的文化符号,能保持一颗年轻、活力的创作创作之心,使我想起他曾在一次讲座中将“古老的现代”作为命题,这是十分精彩总结。
刘玉珠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由韩美林老师历经50余年搜集、整理、加工、创作的天书,是一种特殊的书法作品,也是一种特殊的图像艺术,其文化和美学价值不言而喻。对《天书》我有两点感想:
一、责任感是艺术家创作的基石。社会需要艺术,更要有使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韩先生就是这样的艺术家。韩先生早就功成名就,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当下,他的作品就时间和价值的关系来说,可以说“刻值千金”,但韩先生能用50余年时间四处搜集、整理、传播散落在众多历史文物中的神奇符号“天书”,足见其崇高的使命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韩老师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艺术创作。我曾对韩先生说过,也许数百年之后,“天书”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将超过其书画艺术成就。
二、社会欢迎新作品的不断问世。所谓新作品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能引起人们情感共鸣和探寻欲望的新创作。韩老师有今日之成就,其艺术生活与坚实的基本功底和不断创新的艺术追求是紧密相关的。“天书”热说明:无论中外,人们对新作品的问世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认同感。“天书”在故宫展览期间,观众留言,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程度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这些至今大部分无法释读的符号,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成为世界各大跨国企业产品造型设计的中国元素,其社会价值不言而喻。
对于韩老师的“天书”所带来的价值,我们今天无法给一个准确的评价。“天书”带来了许多的未知,而这些未知正是让人们产生研究、给人们心灵带来共鸣或者是探索的欲望,将来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价值将会随着实践的推移越来越大。
王鲁湘
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
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宋儒评价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涉及到我们对“天书”怎么看的问题。韩老师“天书”的第一个价值,就是积数十年之功,把人类历朝历代的圣人造出来的符号记录下来,虽然后来这些符号的意义、读音遗落在历史的烽烟当中,不为我们今天所识和所读,但是它的形是存在的,是有意义的。因为每个符号都是一个认知的结晶体。这么多遗落在历史烽烟中间的人类先祖对世界认知的结晶体,被韩老师收集起来,尽管他现在也没有能力去释读它,但是如果没有他收集,这些东西就永远消失掉了。
一个人在人类历史上最了不起的贡献,对于人文学家来说,就是“存亡继绝”。韩老师的“天书”系列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做一个有使命感的、存亡继绝的工作,一个非常浩瀚的工作,工作量大得惊人。如果一个人不是天赋使命在身上,怎么会每日每时、包括他在和你谈话的过程中间都有一个A4开的本写着“天书”记录符号,最后集成几十本,这个工作量没有人统计过。所有到韩老师工作室见过手稿的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我们不能把韩老师进行简单的归类和定义。作为一个大师,他一定是 “吾道一以贯之”,“天书”就是他一以贯之的东西。“天书”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韩老师观察这个世界,不管是物理空间世界、还是内心世界的秩序之网。韩老师看世界和我们看世界不同,是在他和世界之间隔着“天书”这张网,这张网把世界浑沌原始的、自发的、专有的空间格式化了,变成了“韩式空间”。所以,不管他是去做陶瓷、织染、紫砂,还是去做家具、搞空间设计,包括他的标志符号设计,都有一个“道”在中间,就是“天书之网、天书之眼”,把所有的小空间、大空间全部罗织起来变成了一个“韩式空间”,这就是“吾道一以贯之”。
尹涛
三联书店总编辑
天书的来源是什么?三联书店在准备《天书》出版的过程当中,整理了对韩老师“天书”创作影响最大的古文字方面的图书,目前看到24种,包括了最早影响韩先生的《六书分类》,也包括比较常见的古文字汇集起来的《金文编》、《甲骨文编》等。另外还有接近文字的、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图画等来源。总之是每一个天书都有出处,这是了解韩美林天书的一个出发点。韩先生可能要面临古文字学家的追问:你做这个干什么?韩先生是人弃我取。面对这些我们不认识的文字符号,面对这些未知的东西,他做了一个选择——我就是要做这个,就是不断收集未知文字和相关符号。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所以《天书》创作的过程现在看,是逐渐形成了一个自有的系统。
作为一个读者看韩先生写“天书”,看到他以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天书”的时候,一个非常直观非常朴素的感觉和印象,就是觉得特别可爱、特别好玩。这些符号里面有一种很天真的、很幽默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韩先生的欢笑和眼泪。在书写“天书”的时候,把他的人生都给灌注进去了。
“天书”未来可以拿来做什么?可以拿来作为基础,比如可以结合音乐,陶瓷、手表设计、鞋等等都可以结合起来。它可以是一个完全生活化的东西。说到底,我们不认识这些天书,可以说它是没有目的的,现在贴给它的目的都是暂时的,因此,完全可以对《天书》进行没有目的的游戏,这个游戏可以无限地定义。我认为这就是韩美林《天书》可以有的贡献。
“天书”到底好玩在什么地方?我觉得就是神秘的美。韩先生有他独特的创造,他把神秘的、未知的内容用美的形式展现出来了,这对于我们的思维、对于我们的审美、对于我们寻求说不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永恒的启示和借鉴。
嘉宾们独到的分析和深刻的见解,是对构建当代艺术精神与文明境界的探索,获得了全场听众的认同和赞扬,成为一场沟通思想、提升审美的精神盛宴。
- End -
文字整理|姬明星
摄影|国家大剧院 骆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