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一场不期而至的绵绵秋雨打乱了大冯的计划——本来,他欲借“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之机,在天大校园内举办一场入选国家非遗的天津皇会表演,真实再现他的小说《神鞭》中天津皇会全城大巡游的盛大场面,给来自中、美、韩、日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一种活态的感受。没想到,下雨了。
然而,早早就来到表演现场的各路“草根”艺术家们并不气馁,跃跃欲试,整齐排列在天大冯骥才艺术研究院前厅的高台阶上,待大冯一声令下,便挥舞手中的锣鼓、飞镲,精神抖擞,威风八面地表演起他们的拿手好戏,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夹杂着一股浓浓的乡土味儿扑面而来,燃爆了研讨会开幕式的现场气氛。
开幕式上最抢眼的照例是大冯和韩美林。属马的大冯和画马的韩美林两个“铁哥们儿”,一高一矮,形貌各异,经常成为国内各种大型文化活动的“主角”,一唱一和,一捧一逗,不是相声却胜似相声,幽默诙谐的话语,每每令人忍俊不禁。此次韩美林更用一句通常比喻夫妻关系的成语“相濡以沫”,来表示二人在民间文化保护方面的同心同德,配合默契,自然又引来一片会意的笑声。
从爆米花到狗不理——
美林“红包”中的天津情结
如果说,在那秋雨绵绵的日子里,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在“皇会之乡”完成了一次学术大巡游的话,那么,大冯和韩美林就是大巡游的两匹“领头马”。
韩美林是带着“红包”来的,他当场向天津皇会捐献50万元人民币,并深情发表讲话说:“我不是中国的毕加索,我是中国的韩美林。我从小就受到民间艺术的滋养,陕北老奶奶是我的启蒙老师。我对民间艺术的索取太多,贡献太少,无以回报。现在给我机会,让我与大冯搭档,相濡以沫,携手同行。所以我不但这次捐50万,以后你们开一次会,我就捐50万!现在很多民间艺术没落了,失传了,置于死地了,大冯挺身而出,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真是功德无量,我希望大家都来支持他!”
原来,韩美林的“红包”里,除了对大冯的支持外,还蕴藏着一种历史悠久的“天津情结”。
韩美林回忆,1952年,他来津参加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相声演员常宝堃(小蘑菇)追悼会,在天津站一下火车就亲身感受到天津人的乐观和幽默。说着,他用半生不熟的天津话模仿起卖爆米花小贩的吆喝声:“这爆米花是甜的,快找你妈要钱去,你妈要是不给,就掐你妈大腿!你说幽默不幽默?我从天津人身上学了不少东西,所以要向你们致敬……”
还有一个细节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作为大师级艺术家,韩美林什么好东西没吃过?但论起口味,他对狗不理包子情有独钟。他爱吃狗不理包子到了这个程度:不但每次来津都要光顾,有时大冯忽然接到他的“求见”电话,一见面才知没什么大事,就是嘴馋了,想来天津吃狗不理包子!
2011年春,韩美林与姜昆“合谋”在北京为大冯举办七十岁生日宴会,酒席上没有山珍海味,只有几碟小菜,一碗长寿面和一笼笼冒着热气香味四溢的狗不理包子;在今年夏天韩美林艺术馆新馆成立晚宴上,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们的主食也是狗不理包子。而且,韩美林每次都把狗不理总店的师傅们请到现场,表演从和馅、捏成十八个褶,到上锅蒸制的全过程,让嘉宾们感受津城独特的饮食文化。
从“黄马褂”到《神鞭》——
作家对地域风情天生敏感
开幕式后参观“天津皇会文化展”时,记者不仅领略了一批保护完好的天津皇会相关文物,仪仗执事,服装道具等,还特别思考了一个问题:大冯作为一位擅长描写近代天津民俗风情的作家,从早期的“文化小说”《神鞭》、《三寸金莲》,到今天领导全国的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是否进一步印证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呢?
在大冯看来,皇会很有意思,本来是妈祖文化中的一种出巡仪式,妈祖是宋元时期的海神,后来衍化成了地方守护神;它是百姓创造的,又将各种美好的愿望、期许寄托在它身上。
为何称“皇会”呢?大冯称,是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天津,船舶三岔河口,适逢妈祖诞辰日,民间百会全城大巡游。看到鹤龄老会表演时,皇上龙颜大悦,御赐黄马褂一件,百姓以此为荣,从此有了“皇会”的美称。据考证,这种全城巡游式的皇会民国以后只出过三次,1936年为最后一次。
在大冯的小说《神鞭》中,曾生动细腻描绘了当时的情景:“天津卫地起是靠渔盐漕运发的家,行船出海,遇上黑风白浪,就得指望海神娘娘保佑了。所以就借着海神娘娘诞辰吉日,百戏云集,万人空巷,烧香祝寿,讨娘娘高兴。还要把娘娘的塑像从东门外的天后宫里请出来,黄轿抬,华辇推,各会随驾表演逞技,城里城外浩浩荡荡绕几天,拿娘娘的威严,压一压邪魔妖怪……”大冯还表示特别欣赏清代画家描绘皇会景象的工笔重彩画《天津皇会图》,认为它在清代市井风情画中独树一帜,堪与北宋的《清明上河图》相媲美,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记者问大冯是否亲历过这种皇会场面?大冯回答,作家对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怀有一种深深的情愫和天生的敏感。他从幼时便对老城、天后宫及其中的人生百态和民俗表演兴致浓厚。天津人逞强好胜,急功好义的地方性格,在他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才有了《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这些文化小说的问世。而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他后来文化保护行动的动力和基础。
树倒了,鸟不散——
皇会是天津独有文化现象
以“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为主题的这次国际研讨会,为何要以天津皇会为切入点呢?
大冯说,何为传统生活?物质文化遗产是过去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在时的,“非遗”实际上就是一种传统生活。保护非遗不是保护一种剪纸、皮影、年画或其他什么物件,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审美,一种活态的文化。
他举例说,在法国巴黎发现过一封一百年前的信件,当年被邮局漏发了。如今一试投,信上的地址门牌竟百年未变!这就是法国人对历史的态度:他们尊重传统,享受古老的美,同时也不排斥舒适的现代生活。在日本也是这样。你想了解一个村庄的历史,他们会立刻带你去一间屋子,那里陈列着各种历史资料,包括村里产生过什么人物,发生过什么事情,文化习俗以及村落图等。
大冯认为,保护天津的皇会文化,首先是因为它有两项列入了国家非遗名录:一是妈祖祭典,二是三道法鼓和一道飞镲;其次是它至今未被旅游化、商业化和政绩化,流传了三百年,至今仍活跃在民间,“树倒了,鸟不散”。可以说,能像天津这样保持一种纯粹自娱自乐的民间文化,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我为什么称他们为市井英雄、民间精英?因为他们把这些当成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加以珍惜,表演时脸上有一种神圣感。天津人有这样的情结,霍元甲,风筝魏,泥人张,你好我就捧。不是有这么个传说吗,有一天泥人张碰上海张五了,海张五傲气,没拿对方当回事,泥人张见状,从自己鞋底上抠出一块泥巴,在衣袖里捏了个海张五的头像,走到他跟前一摆扬长而去。海张五看傻了,众人哈哈大笑。这就是天津人的性格,逞强好胜,急功好义,没点真本事可混不成!”
从沉重到释然——
为民间文化留下一份“档案”
在布置“天津皇会文化展”时,大冯的心情一度十分沉重。展览中有一个同乐老会,当年的高跷艺人百分之八十已不在人世,再不抢救便有失传的危险。在这次民间花会展演中,由于室内空间狭小,早已扮上的“武松”、“鲁智深”、“扈三娘”、“时迁”等“水浒”人物一直在外候场,看别人表演时心里像长了草。大冯见状,赶紧安排他们进屋走了一圈,一起拍了照。“别看他们年龄大了,男扮女装,一上高跷,都千娇百媚的……”
为了抢救濒危的民间文化,今年夏天,韩美林成立了一个艺术基金会,大冯、白岩松等应邀担任顾问。迄今,基金会已向中央芭蕾舞团捐赠了一百万元,此次韩美林向天津皇会捐款50万元,是首次向民间文化组织慷慨解囊。更让大冯感到安慰的是,由他主编、他的研究生调查执笔的文化遗产档案丛书之《天津皇会》(共十集),已出版了挂甲寺庆音老会和静海台头镇登杆圣会两部分。书中采用传承人口述史的形式,对每道皇会的历史沿革、代表人物、技艺特征、音乐曲谱等完整翔实地存录下来,为民间文化留下一份有历史价值的档案。
两匹年龄加起来已150岁的老马,依然充满激情和干劲,为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而奋蹄前行。
(责任编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