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韩美林艺术大篷车”也走过四十个年头儿,攀登了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
今天,就请随小编一起,去探寻韩美林这四十年来的足迹。
“ 大家今天看到,我们的艺术大篷车车队有九辆‘装备’,可是大篷车起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辆破旧的摩托车,甚至差点都因为吃不上饭而被卖掉。因为当年,我带着工作室的众弟兄们,成为美术家协会第一个自力更生的艺术团体,一群只懂艺术、不懂经营的人,要到市场大环境里自己挣饭吃,真的是两眼一摸黑、被坑被耍的快没有活路了。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
我为什么总强调艺术大篷车?因为到了下面、接了地气,我就知道我们骄傲不起来,人一下子就得到了教育、心里一下子就得到了净化。我们的艺术大篷车之路,绕了古老的文化、绕了中华大地、还绕到了非洲美洲,我们绕了四十多年,依旧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艺术上的前进,更是灵魂上的洗涤。我们经历很多坎坷,但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就是我们踏踏实实地开着艺术大篷车,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正因为有了非常诚恳地对待艺术的态度,才让我们一路走到现在。”
▲“‘艺’路上有你,40年韩美林艺术大篷车正青春——致敬传统感恩夜活动”
2018年12月26日,还是那个铿锵有力的熟悉声音响彻耳畔、再一次回旋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的南展区,震彻心扉。
七十年代,曾有一部名为《大篷车》的印度电影红极一时,影片讲述了在美丽的印度大地上,一支快乐的吉普赛歌舞篷车队,用人性的纯洁和勇敢,成功帮助索妮脱离虎口狼穴。《大篷车》同情贫苦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吉普塞人,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乐观、正直和不畏强暴的可贵品质,可谓正能量满满。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与人民在一起,与传统共命运
同一时代,著名艺术家韩美林的“艺术大篷车”也开始行走于文化艺术的“三江源”,开启了向民族民间艺术致敬、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旅程,至今已有四十载。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的脚步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也走向了世界的五洲四海。千百万公里的行驶路线、忘我交流切磋的民间艺人,这些都是韩美林艺术创作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更是韩美林艺术灵感不断涌现的珍贵源泉。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四十年轨迹图
昨晚,“‘艺’路上有你,40年韩美林艺术大篷车正青春——致敬传统感恩夜活动”如期举办。一众“韩美林艺术大篷车”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支持者,齐聚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共同为这辆韩美林开了四十年的艺术大篷车喝彩加油。
九十二岁高龄的韩美林老友——著名表演艺术家卢燕老师也亲临现场,为美林的艺术大篷车点赞,感慨两人都是在艺术的道路上,保持了永远“正青春”的不老状态。
随着轻快的音乐,来宾们陆续入场。当自带女王气场的卢燕老师闪亮入场时,挚友韩美林和夫人周建萍疾步上前迎接,依旧是用最具代表性的韩式熊抱表达了主人的热烈欢迎。拥抱过后,两位艺术大咖携手在“同人民在一起,与传统共命运”的横幅上签名,并按上自己彩色的手印,许诺将共同陪伴艺术大篷车一路前行、精彩继续。
▲韩美林周建萍夫妇拥抱卢燕老师
▲韩美林夫人周建萍搀扶卢燕,共同签名
▲青年艺术家李玉刚签名
七点整,活动的钟声准时敲响,一个个富有纪念意义的环节高潮迭起。
序幕情景剧表演《“艺”路走来》由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员工与韩美林的博士生联袂出演,再现了“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历程中的经典桥段,勾起了所有人的回忆,有心酸、有苦涩、亦有甘甜、有欢呼,泪水和笑容悄然爬上大家的脸庞。
▲艺术馆员工情景剧表演《“艺”路走来》
曾经的艺术大篷车队伍条件艰苦,大家甚至饿得前胸贴后背、只能穿着泥猴儿般的脏衣服、坐在墙根儿啃苹果皮;韩美林工作室成立初期承接的第一件大型城市雕塑是大连老虎滩的《迎风长啸》,可是完工之后却被无故拖款、没有收到一分钱,韩美林坐在石虎的背上仰天长叹“为什么我韩美林报国无门啊”。终于,艺术的苦行路上有了转机,大篷车的视野范围从雕塑拓展到钧瓷、琉璃、剪纸、刺绣,穿梭于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中,如鱼得水;取得大成就的“韩美林艺术大篷车”,从来不知道“骄傲”二字怎么写,地位再高也永远不忘给予自己艺术灵感的民间艺术,资助濒临失传的艺术形式、帮助生活困难的蓝印花布艺人,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韩美林的心头事;终于在2018年,“韩美林艺术大篷车”翻越巴颜克拉山,来到了真正的三江源,也寻觅到了艺术真正的“根”。
表演落幕,艺术大篷车发起人——著名艺术家韩美林登台发表感言,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动情一幕。
▲韩美林回望大篷车四十年
在现场,韩美林不仅感慨艺术大篷车的四十年历程,更是回忆起“和人民在一起”的四十年,他激动地说:“在我们最苦最难的日子里,是人民帮了我们。起步做雕塑的时候,因为‘小人’告状我们无故停工九个月,所有人在大冷天里穿着单薄衣服、不仅没饭吃甚至连一口热水都没有。这个时候是公园的师傅给我们端来一盆热气腾腾的疙瘩汤,这种感情无法言表、永生难忘。所以,我必须爱我们的人民,爱我的祖国,一生不能忘本。”
韩美林不忘本,“韩美林艺术大篷车”更不会忘本。当年的美协主席吴作人曾亲笔为“韩美林工作室”题字,并鼓励艺术大篷车启程。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韩美林夫人周建萍首先便邀请了美协老领导原美协书记处书记、副秘书长戴志祺登台讲话,共庆大篷车取得成功。
▲原美协书记处书记、副秘书长戴志祺回忆往事
戴老深情地回忆道:“我是1986年到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的,刚到单位的第二年、也就是1987年,韩美林工作室正式成立了。在那个年代,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是第一个走向社会的艺术团体,从此他们不能再靠国家养着过日子,只能到市场的大潮中自己想办法挣饭吃,承受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大变化,韩美林是第一个,也是美协唯一一个。我是韩美林的好朋友,在艺术上也是他的崇拜者,所以当年我们俩一起踏上艺术大篷车之路,去到淄博博山琉璃厂。当时,厂里的环境十分艰苦,但韩美林却硬是坚持要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也硬着头皮要和他一起。没想到,韩美林对朋友好的真是没话讲,硬生生把我安排到淄博最好的宾馆住下。没几天,韩美林就为博山琉璃设计出了大量的手稿,用自己的新思路打开了博山琉璃的审美空间。回到北京,韩美林便开始准备自己的个人展览,摆到琉璃作品时,他就犯了难,因为当时那批琉璃太受欢迎,早已在香港的展销会上因好评如潮而被抢购一空。不过,我这里倒还有两件当时韩美林在博山琉璃厂的得意佳作,他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好作品与朋友分享。于是我便马不停蹄地送到他家里,美林见到后很欣喜、一直谢个不停,而且还保证一定在拍完画册、展览结束后送还给我。我当时真是感动,这明明就是你韩美林的作品,愿把我当朋友、与我共同欣赏已经是三生有幸,哪有什么借还之说呢。于是,我告诉他,这两件琉璃现在完璧归赵,它们永远属于您深爱的人民。”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会副主任卢昌华发言
作为艺术大篷车的见证者,时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会副主任的卢昌华也上台发言。卢主任一上台,便幽默地介绍自己:“首先,我想给自己一个最清晰的定位,那就是‘韩美林的铁杆儿粉丝’。认识韩老师四十年来,每一次韩老师活动请柬我都留着,如果下次咱们有什么历史回顾活动,我也可以和戴书记一样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当谈到艺术大篷车,他觉得与其说自己是见证者,倒不如说自己是一个受益者。“首先我必须说一下,这四十年和我一起吃饭次数最多的挚友就是韩老师,从路边摊到下馆子、从王府井到艺术馆,我吃韩家菜整整四十年。肚子吃饱了,精神上跟着韩美林更是满足。现在大家总说什么互联网+,我想提一个‘韩美林+’的概念,因为不管什么艺术题材他都能用美来表现,他的艺术世界千姿百态。更难得的是,作为一个艺术大家,有些人是曲高和寡的,而韩美林的作品不仅能让老百姓看懂、还能让老百姓喜欢,这真的不容易。为什么韩老师能做到,因为他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到了民间。”
▲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发言
一谈到自己与“韩美林艺术大篷车”的故事,到场嘉宾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说:“韩老师是一个有情怀有风骨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大篷车能深入民间、不分彼此,绝对是出于一位艺术大家对传统、对文化、对民族的尊重。我们文史馆也愿与大篷车同行,去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话音刚落,耿司长还代表中央文史馆送上了专属于“韩美林艺术大篷车”的慰问金。
▲通州区梨园镇党委书记冯丽英发言
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的父母官——通州区梨园镇党委书记冯丽英也上台发言:“三天前,得到这个活动通知我就兴奋不已。四十年来,韩老师的艺术大篷车与改革开放同步、同行、同辉。不久的将来,北京韩美林艺术馆作为通州最好的文化客厅,也将不断实现从‘一居’、到‘两居’、到‘三居’的升级。”
开餐时间到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忆苦思甜,晚宴的自助餐也很值得一提:搪瓷茶缸泡出来的八宝茶、山东风味的韩家大包子、意喻美满团圆的杂粮大丰收、各式各样的地方风味小吃等等,真可谓是越“土”越有感觉。
▲糖炒栗子,冰糖葫芦,勾人回忆
大家纷纷为艺术大篷车举杯后,随着《当》的歌曲响起,所有人的眼球再一次聚焦舞台——原来是韩美林工作室和韩美林艺术馆的成员们共同录制的MV。“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一字字、一句句,无不唱出了“韩美林艺术大篷车”一路上的青春心境。
那么,“艺”路风景到底有多精彩?小编透过大屏幕领略了“韩美林艺术大篷车”的足迹——从山东到山西、从河南到江苏,上至青藏宁夏、下至贵州云南。一路走来,韩美林与许多的民间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与众多民间艺人成为知心好友。他们纷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带上自己的作品,齐聚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向恩人韩美林汇报。剪纸艺人张海平、面塑艺人郭鸿飞母子带着红火的剪纸和喜庆的面塑共同登台亮相。虽然都是不善言谈的手艺人,但他们的发言却句句发自肺腑:“今年韩老师的艺术大篷车开到山西,我们有幸得到韩老师的关注,日后必定更加努力,坚定地跟着韩老师在艺术之路上好好走下去。”话音落下,大家的笑脸永远定格在那张“大丰收”的现场合影上。
▲剪纸艺人张海平、面塑艺人郭鸿飞母子举起“韩美林艺术大篷车”横幅
紧接着,到了“‘艺’路有你”的颁奖环节,大家拭目以待。第一批获奖者是韩美林工作室的徒弟们,他们跟随艺术大篷车行走了整整四十年,荣获“全程打卡奖”、镜头图案的抱枕奖品鼓励他们继续跟随大篷车打卡记录。第二个奖项是“铁杆儿点赞粉丝奖”,韩美林各界好友都获得一个大拇指形状的抱枕,形象又生动。第三批获奖队伍的阵容最强大,所有韩美林的博士生、硕士生们都获得了“无限潜力奖”,同时还有一位最具潜力的大篷车传承者——韩天予小朋友,获得了一个“汽车方向盘”。
▲“全程打卡奖”获得者:韩美林工作室的徒弟们
▲“铁杆儿点赞粉丝奖”获得者:韩美林各界好友
▲“无限潜力奖”获得者:韩美林的博士生硕士生和韩天予小朋友
分量最重的“韩美林艺术大篷车终身艺术顾问奖”,颁发给了九十二岁高龄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卢燕老师。韩老师的礼物是一件水晶《母与子》,周建萍的礼物是一件琉璃《白天鹅》,双双衬托出卢老师优雅的气质。
▲韩美林为卢燕老师送上水晶《母与子》
▲卢燕老师发言
今天,卢老师获得大篷车的终身顾问奖,她格外激动地说:“七十年代,我就很喜欢韩美林的画儿,当时看到他画的小动物都那么栩栩如生,我就忍不住问朋友这是谁画的呢。也就是从那时起,朋友们告诉了我‘韩美林’这个大艺术家的名字。当时,我有幸得到一件视如珍宝的礼物——韩美林的小猫刷水画,但是很可惜并没有机会和他见面。后来,通过周建萍的介绍,我终于和美林见面了,而且一见如故。所以,四十年来,我是韩美林艺术的忠实仰慕者,看到他获得那么多国内外的荣誉和大奖,我真的替他高兴。韩美林是中国的,韩美林艺术是世界的。”
颁奖过后的祝福环节更是惊喜不断。
神秘现身的韩门弟子李玉刚登台坦言:“艺术大篷车启动那年,我刚刚出生。今年,韩美林艺术大篷车行走了四十年,我也整整四十岁。所以真的是和师傅、和大篷车的缘分不断,祝韩老师的艺术大篷车越走越远。”
▲“韩门弟子”李玉刚发言
韩美林艺术衍生品的开发公司——天品艺轩团队,更是别出心裁地送上了一尊“魔镜传送门”,通过3d立体视频画面的创意高科技,完美的呈现出“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四十年的回顾。
▲“魔镜传送门”
杭州韩美林艺术馆和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的鲜花、银川馆的皮雕邮票,表达的是对“韩美林艺术大篷车”的祝福,更是对民间艺术的致敬。
▲杭州韩美林艺术馆送上鲜花祝福
▲银川韩美林艺术馆的皮雕《己亥年》生肖邮票
韩美林工作室的弟子们用亲手篆刻的各式佛印构成一个大大的美字,清华美院的学生们献上九十九朵向日葵,表达的不仅是对老师的感恩,更是未来继续随艺术大篷车坚定前行的信心。
▲韩美林工作室准备的章印“美”字
▲清华美院的学生们献上九十九朵向日葵
清华学子黄尚的一首诗朗诵《我是中国人》,轰动全场。跟着导师韩美林,学到的不仅是艺术的大本领,更是爱祖国爱人民的大情怀。
▲韩美林清华研究生黄尚朗诵
艺术馆的老合作伙伴——杭州典尚公司的代表刘伟不仅送上了祝福礼物,更是表达了自己和同事们的心声“未来,请韩老师的艺术大篷车也多多吸纳我们这些编外人士,让我们也有机会下去体验生活、升华灵感。”
▲“韩美林全球巡展”展陈设计师刘伟送上祝福
活动接近尾声,随着“40”字样的金色气球缓缓腾空,象征“韩美林艺术大篷车”的升降机也载着韩美林书写的红色对联渐渐升起——“一把草值钱在智、两块泥千金靠巧”,这是宜兴采风路上的真实写照,更是艺术追寻路上的人生智慧。伴着欢快的音乐,全场嘉宾和工作人员大团圆合影,共同为“韩美林艺术大篷车”的下一个四十年开启新征程。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40周年蛋糕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全家福
热闹过后,让我们随小编一起静静思考。很多人感叹“韩美林是一个奇迹”,我们惊讶于他为什么在艺术上不局限于某一个门类、惊讶于为什么他年逾八旬还有旺盛的创造力;很多人喜欢韩美林的作品,大到几十米高的关公雕塑、小到方寸之间的邮票,为什么随时随地都会创造惊喜。这一切,绝不仅仅是因为他有艺术的天赋,更要归功于他的执着与勤奋,已有四十年历史的艺术大篷车就是最好的见证。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跟随韩美林走南闯北的大篷车早已旧貌换新颜。当年韩美林工作室的青头小伙子们都已步入中年、韩美林艺术馆成立之后的漂亮姑娘们踊跃加入大篷车队伍成为新鲜血液、韩老师清华美院的博士生硕士生们也跟随导师拿起手稿本踏上大篷车之旅。艺术需要传承,艺术的精神更需要弘扬。
让我们永远记住韩美林这句话:
“艺术家一定要下去,下到活水里、下到源头去;艺术是需要根的,根深才能叶茂。艺术家只有下得去,艺术才会上得来。”
大家表示,继续跟随“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共同完成“只有下得去,才能上得来”的艺术使命。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正青春。